电子书刊

美味豆浆 幸福生活
日期:2010年06月23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自从买了豆浆机,我终于也过上了晚上泡豆子、早晨喝豆浆的幸福生活。睡觉前泡上豆子,早晨迷迷糊糊听见闹钟响了,爬起来哗啦一下倒上水,按下开始键,接着躺回床上赖一会儿床,在豆浆机的轰鸣声中慢慢醒过来,一壶热腾腾的豆浆就已经做好了!想喝浓的就多泡点豆子,想喝稀的就多放水,随心所欲,尽享美味。
    研究豆浆很长时间了,对它的“习性”也有了不少了解,在此与读者分享,希望能唤起大家对豆浆的热情,享受豆浆带来的“幸福生活”。
    顾虑一:豆浆的“抗营养因子”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抗营养因子”是一系列成分的统称,包括单宁、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皂甙等很多种。为什么叫“抗营养”呢?因为这些物质在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确实会妨碍营养素的吸收,比如单宁和植酸会降低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胰蛋白酶抑制剂造成胰腺肿大等等。特别是大豆的副产品——豆粕,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时,这类成分如果过多会延缓家畜的生长。因此以前人们将其命名为“抗营养因子”,并且想方设法把它们从饲料中去掉。
    可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这些抗营养因子成分在含量低的时候是不会影响营养素吸收的,反而会有许多保健效果,比如抗肿瘤、抗衰老等。特别是对现在的人们来说,面临的问题往往不是营养不足而是营养过剩,所以这些少量的抗营养因子成分就摇身一变成了宝贝。受到许多医生和营养学家的追捧。
    生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是较高的,但是把它做成豆浆,经过加水稀释和加热煮沸,大部分抗营养因子会被消除掉,或是失去活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豆浆中的各类抗营养因子含量是极为有限的,并不会妨碍营养吸收,反倒会提供许多的保健作用。
    顾虑二:豆浆打得这么细,会不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
    有这个顾虑的肯定是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他们按照医生的指示,不吃过分精细的食物和颗粒太细碎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一般都会导致血糖的快速升高。而豆浆是将大豆彻底打碎,特别是现今流行的“五谷豆浆”,把各种粗粮细粮放到一起打成均匀的细浆,这会不会像煮得稀烂的粥一样,让血糖迅速地往上升?
    放心,研究结果显示,各种豆浆都属于低血糖的食物,饮用之后血糖只会发生很小幅度的变化,相比粥而言,这一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了。因此,完全不必担心喝豆浆(包括五谷豆浆),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糖尿病病人完全可以饮用。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豆浆不但本身血糖指数低,还有一定的延缓消化的作用。加了5%白糖的豆浆与纯糖水相比,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幅度都要小一些。因此可以说,豆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
    顾虑三:喝豆浆能填饱肚子吗?
    事实上,有亲身经历的人应该心里清楚,喝一杯豆浆跟吃同样量的粥相比,豆浆饱肚子的效果更理想。等体积等能量的液体食物相比,豆浆比糖水有更好的饱腹效果,而牛奶作为与豆浆对比最多的食物,在等体积的情况下与豆浆饱腹效果类似,其能量含量却高出三倍(豆浆若按照20倍加水的比例,每100克能量含量约为18千卡,普通牛奶则是54千卡)。在此基础上,如果向豆浆中加适量的白糖(一般是5%的比例),可以使豆浆饱腹感的效果更强,而且口感更吸引人。如前所述,即使喝加了糖的豆浆,也不必担心血糖的剧烈变化。
    因此对于想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又想要管饱肚子的人来说,豆浆是非常理想的选择。早餐的时候喝一杯豆浆,配上一部分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如包子或者发糕,一上午基本上不会觉得饿,又不至于吃进太多的能量导致发胖。
顾虑四:豆浆与牛奶到底哪个好?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二者各有所长,哪个更好要看自己的需求。
豆浆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含有少量的抗营养因子,有一定的保健效果,而且保留了大豆中的异黄酮,对于女性是非常好的食物;豆浆中保留了大豆的不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是极少的,而且作为植物性食物,不含胆固醇;豆浆的能量含量相对更低一些。
    而牛奶更佳的地方在于,其蛋白质质量更高,更易被人体利用,而且含钙量高于豆浆,是补钙的理想食物;牛奶中同样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特别是营养强化的牛奶,对于促进钙质吸收,促进皮肤健康大有好处。
    豆浆和牛奶喝多了都有胀肚子的问题,其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豆浆是因为含有水苏糖和棉籽糖,而牛奶是含有乳糖,在小肠没有分解利用的情况下被大肠细菌分解,产气导致腹胀。要避免这个问题,只须控制饮用量就可以了。每天一杯(200毫升)并不会出现这一情况。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