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星期五
我为何总想到杀害女儿
我叫牛玉兰,今年32岁,在一家工厂做会计。最近,我经常控制不住想一些非常可怕的问题,我简直崩溃了!
半年前,丈夫去外地经商,我独自一人带着4岁多的女儿。照理说负担也不是很重,可我是个脆弱的女人。女儿一生病(其实不过是普通的感冒咳嗽而已),我就心急如焚。如果病情不能很快好转,心情就更加烦躁。而且,近来女儿似乎也特别不听话,总是哭闹,让我操够了心。 有一天,我让她帮我拿点东西,她却与我作对,就是不肯去拿。我气得全身哆嗦,简直有些恨她了!生孩子有什么用,我为她付出了那么多,她却一点不懂事。一时间,各种心酸都涌上心头,我禁不住嚎啕大哭。我感觉天就要塌了,压在我肩上的家庭重担我无法再挑下去了。我极度烦躁,食欲不振,彻夜难眠。 有一天,我帮女儿洗澡,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掐死她算了。没想到,这念头一冒出来就怎么也抹不掉了。只要看到一些可以伤害人的物品,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会杀害女儿。比如看到刀子,就会想到用刀子可以杀死她;看到绳子,就会想到可以用绳子勒死她。同时又自责: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她是我的女儿呀!“虎毒不食子”,何况我是人! 然而越控制越是想得厉害,我拼命控制也止不住去想。我心惊胆战,不知道把刀子之类的东西藏在哪里好,惟恐自己真的失控拿这些东西伤害女儿。我到底怎么了,我怎么变成一个凶残的人了?我怎样才能走出痛苦的深渊? 心理分析: 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心态,当我们内心有许多攻击性的心理而自己又不能接受的时候,就会担心失控爆发伤害事件。由于过分的担心,就会导致强迫症状。你的问题就属于这样的强迫症状。大凡强迫症状都是源于内心的某种心理情结或者心理压力。此类强迫症状的症结,往往在于有许多抱怨、怨恨、不满或气愤的情绪压抑在心。这种心理应该说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心怀不满、怨恨他人,是不好的。因此,这样的心态被当作不能接受的东西,我们会因此而自责而自我压抑。但压抑的情绪会时常不由自主地涌动,于是就会冒出伤害人的念头。即使对这样的念头实行严厉地自我批判,也担心内心的情绪会突然爆发出来,酿成恶性事件。 牛女士的心态就是这样。30出头的女人与丈夫长期分居,这本身就会导致很多的心理压力,这是根源。又加上自身性格脆弱、孩子闹病,于是,本来“负担也不是很重”的生活,却让她感到“压在肩上的家庭重担无法再挑下去了”。偏偏4岁的女儿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年龄阶段,其心理特点是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情绪不稳、脾气暴躁、变化很大,常常以哭泣、发牢骚等表现自己不安,会毫不顾忌别人的心情,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和别人对抗。有人称之为是软硬不吃的“小暴徒”。这使得牛女士的情绪更加恶劣,心中的压力不由自主地都转移到了女儿身上,变成了对女儿的怨恨,让女儿成了替罪羊,在心理学上这叫作“转移作用”。牛女士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人的心理活动有个毛病,越是控制它,它越是强烈。这叫作心理活动的逆定律。于是,形成了强迫症状,于是,这个念头就粘在身上了。 那么该怎么办呢? 关键是认知调节。一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心态,认识到对别人的不满、怨恨、气恼等心态都是人之常情,是可以接受的。对内心这样的念头不必控制,而应坦然接受顺其自然。二是看清自己的压力是来自目前的生活现状,不再把压力转移到女儿身上。三是认清该怎样面对和承受目前两地分居的现状,如果实在不能承受,可以寻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四是看到自己依赖性格的弊端,逐步培养独立性,让自己不再脆弱。五是领会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不再把女儿当替罪羊。如此的认知调节,可以从根本上化解怨恨气恼的情绪。 其次是适当宣泄。消极的情绪不断压抑确实容易爆发而造成意外。所以,感到情绪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适当宣泄,最好的是模拟宣泄。比如针对自己的心态做一个人物模型,对其尽情地发泄怨恨的情绪。宣泄完了,怨恨或气愤的情绪就会逐步化解,可怕的念头也就会自行消散了。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