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刊

过好每一天
日期:2010年06月21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过好每一天",这是《癌症人性的一面》一书中的内容,也是给癌症患者提供的建议。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不只适用于癌症患者,同时也适用于每一个人。
    我就常常拿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仔细思考起来,虽然这句话很简单,但是运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
    我也常常问自己:我是否过好了每一天?答案常常是否定的。
    总是有很多我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没有做,或者需要花时间去整理的却没有整理。
    或许,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所以,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或许,我们还有很多个每一天,可以尽情地挥霍。
    当最初的梦想已经陨落,我的目标又会是什么呢?是否会在茫茫的未来之中,迷失了方向呢?
    “过好每一天”,当我在给别人提出建议的时候,我常常反思,这条建议是否真的能够帮助到别人。是否需要更多的解释、讨论与分享。我也在观察,常常发现建议的力量很小,也许五分钟以后,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所以,我想拿出来仔细思考,让这个原则确确实实对我们——对我自己也对他人有帮助。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在问:怎么才算好?要怎么去做?针对每一个人,要做的事情是否一样?还是各有各的方法?是否有统一的原则?每一天的时间该怎么运用?如何才算更有效率?
    什么是“好”
    首先,什么是“好”,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只是不同的人对好的评判标准有很大的差别。或许你认为让家人陪伴,跟家人在一起,让家人幸福,就是“好”;或许你认为写出一篇受大家欢迎的文章,得到别人的认可,就是“好”;或许你认为赚取更多的金钱,获取更多的财富,就是“好”……
    要区分出自己的“好”与别人的“好”,从内心到意识都要明白什么对自己来说是“好”的,而非别人灌输给你的。
    花时间和自己的“好”在一起,让愉悦的情绪作为动力。
    怎么才能拥有充足的时间
    怎么才能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好”的事情呢?
    * 需要管理好时间
    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我这一天的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觉得很有意义、很充实的话,那么我相信这一天就过好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衡量,这一个小时,是在做我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还是在等待?是在被别人浪费着,还是在浪费着别人的时间?是在消磨时间、打发时间,还是在管理时间、利用时间?
    要管理好时间,就需要去记录时间。通过记录,发现哪些时间可以省出来,哪些时间可以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给自己留出大块的时间,去完整地做一件事情。比如,要设计一个方案,或者写一个计划书等,需要大块的时间,而非零散的时间。
    这里有一个时间窗口,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分类,多做那些重要的事情,即使是不紧迫的;忽略那些紧急的却是不重要的事情,或者交给别人去做。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很多时候,即使我们了解自己内心的需要,但却感觉到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行动,或者有想法却没有行动?是什么限制了我们?是我们的思想,还是他人的思想?是我们自己还是周围的人?是内心还是环境?
    * 学会拒绝别人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面子去做一些我们本来没有时间做或者不想做的事情。那么就要学会拒绝别人(除非你认为别人的事情更重要)。拒绝别人需要自信,需要安全感,需要独立自主的精神。
    * 把内心的需要更加细致化
    有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只有模糊的轮廓。只知道这个是我想要的,那个不是我想要的,但这并不能带来任何行动。只有把内心的需要明晰化,才能了解到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只有真正想要的才能带来行动。
    * 思维活化
    思维的僵化会导致行动力不足。我们常常给自己设置了很多的限制。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学会了各种限制。“你不能做这个”“你不能做那个”,这可能是我们孩提时代听到最多的话。听话的才是好孩子。有主意的人都是调皮捣蛋鬼。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无法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因为我们需要依赖别人。那么,当你长大成人以后,是否要反思一下,你的力量、你的能力是否有了变化,是否可以做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不是违法犯罪的事情)了呢?就像一只小象,被栓在了一个小木桩上,它因为力气小,没有办法拉动。但当它长大以后,它有能力能够拉动的时候,它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试一试。我们的内心是否也是这样呢?
    * 为自己负责
    即使有上帝,上帝也不会为你做好一切。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能靠自己争取。等待别人的怜悯往往会让人失望。那些想着让别人为自己负责的人,那些依赖他人的人,往往缺乏主动性。
    * 让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有益
    一个人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对别人有益之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衡量价值的。
    最后,这些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和认识,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与大家分享、探讨。祝读者朋友们都能过好每一天。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