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刊

乳头错觉:哺乳期的心理病
日期:2010年03月25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有的宝宝明明饿了,可触到妈妈的乳头时却又哭闹着不吃;有的宝宝小嘴一触到妈妈的乳头还没有含住就开始吸吮;还有的宝宝只是张大嘴,却不含乳头等着乳汁流入……这些现象在医学上称为“乳头错觉”,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常常导致母乳喂养失败,不仅会影响宝宝摄取营养,还会挫伤年轻妈妈喂养宝宝的信心。
    那么,乳头错觉是如何产生的呢?别怪宝宝,其实,这一般都是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用了错误的喂养方法造成的。
    1.不适时的人工喂养
    一些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了解甚少、信心不足,认为在婴儿出生最初几天里,母亲的乳汁少,怕婴儿吃不饱,加上爱子心切,因此不听从医护人员指导,在初次喂哺成功后,瞒着医护人员哺喂宝宝;也有一些产妇因术后疼痛、精神紧张等原因延迟了母乳喂养的时间;还有一些产妇存在母乳喂养会使乳房下垂、影响体形的忧虑,因此不愿意给宝宝喂奶。
    实际上,哺乳可以促进母体分泌催产素,有增强乳房悬韧带弹性的功能;同时,哺乳还能减少皮下脂肪蓄积,促进母体的新陈代谢。此外,研究证明母乳喂养有助于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还可以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
    2.不合理的哺喂方式
    新生儿如果感到饥饿,会有三个主要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和吞咽反射。当物体触及婴儿的腭部时宝宝就开始吸吮,当嘴里充满奶水时便进行吞咽,这些反射都是先天形成的。如果用小勺或小杯哺喂,或因触动嘴唇而产生撮嘴吸吮,就人为地给宝宝带来一种不需费力吸吮便得到乳汁的满足,如此两三次后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很容易产生乳头错觉,导致当妈妈的乳头触及宝宝的口唇时,宝宝却不张嘴或出现闭嘴的动作。
    3.母婴身体方面的原因
    母亲患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子痫、心脏病,或术后大出血等;婴儿进入新生儿监护室期间,曾经禁食或通过胃管进行鼻饲等而导致母婴分离,在恢复母乳喂养时容易产生乳头错觉。
    另外,有些母亲的乳头扁平、内陷,在孕期又没有认真做乳头护理,分娩后婴儿含接困难,也是造成婴儿乳头错觉的原因。
    尽早了解和发现乳头错觉
    乳头错觉的产生不仅使宝宝得不到应有的营养,不能良好地成长发育,还容易使母亲的乳头和乳晕产生皲裂,并出现一些心理反应,甚至动摇母乳喂养的信心。因此,尽早认识到这一现象并及时纠正它是准妈妈和新妈妈们应该具备的常识。
    首先,在怀孕期间就应该全面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及时纠正乳头扁平和内陷,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全面做好哺喂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准备。
    一旦宝宝出现吃奶异常的现象,要警惕是否发生了乳头错觉。母亲一定不要失去信心,因为觅食和吸吮反射是一种本能,要相信宝宝一定会吃,并且会很喜欢吃妈妈的乳汁。对于术后疼痛或心理紧张的妈妈,家人要协助其缓解情绪,可以采取侧卧位或环抱式进行哺喂。
    纠正乳头错觉的技巧
    纠正乳头错觉应该在宝宝不是很饿或尚未哭闹时进行,可以通过更换尿布、变换体位、抚摸等方法使宝宝清醒。妈妈可以采取坐位哺乳,因为坐位时易于宝宝含接乳头。如果乳房过度充盈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5分钟~10分钟,并且挤出部分乳汁,这样可使乳房变软,让宝宝更容易正确含接。
    对于那些张开小嘴等着乳汁流入或一触及妈妈的乳头就开始哭闹的宝宝,可以先挤出少许乳汁到他们嘴中,一般在吞咽时就会产生闭嘴吸吮动作。也可以将母亲的乳汁挤出来装入塑料袋或瓶中,用塑料管将其一端放在母亲的乳房上,开口靠近乳头,在宝宝含住妈妈的乳头和乳晕时,从塑料袋或瓶中挤出少许奶液,来诱发宝宝吞咽吸吮动作,逐步训练婴儿主动吸吮。
    有的宝宝撮口吸吮多是因为家长用小匙喂养引起的,当妈妈的乳头触及宝宝的嘴唇时,他们会出现闭嘴吸吮动作,有时还会发出很响的抽吸咂嘴声。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轻弹足底、揉耳廓等方法将宝宝弄醒,在宝宝张嘴要哭的时候,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迅速放入小嘴中,使之能产生有效吸吮。
    此外,乳头错觉的产生还涉及到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不仅妈妈们要了解,爸爸及宝宝的其他亲属也要熟悉有关知识,并对年轻的妈妈给予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一起纠正,才能使宝宝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