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刊

凶险的肺栓塞
日期:2010年03月01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凶险的肺栓塞
    60多岁的退休教师老周,在某医院做了肝癌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全家人十分高兴。谁知术后第七天,老周在准备下床活动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并出现了烦躁、口唇青紫等症状!医务人员立即在病床前展开紧急抢救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老周最终还是未能闯过这一关……
    事实上,老周的悲剧并非个别现象。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熟悉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但对肺栓塞却知之甚少。其实它和心肌梗死、脑卒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元凶——血栓。这个血栓就象红色河道上的暗礁一样,在不声不响中不知导演了多少出人间悲剧。
    血栓的危害让人触目惊心
    人体的血管系统是由动脉和静脉连接而成的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全身血液24小时的循环总里程可达26.4万千米,是长江、黄河相加总长度的二十多倍。这条细长的“生命红流”承载着向全身组织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重任,同时也经常面临着血栓“暗礁”的侵扰,而血栓一旦“偷袭”得手,就会导致血流淤滞、血管阻塞。如同河道断流会引起下流干涸一样,血管远端的脏器会严重缺血,从而产生一系列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肺栓塞、脉管炎……在这些凶险疾病的背后,共同元凶都是血栓。目前,由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已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其中半数以上的肺栓塞病人临床表现隐匿。因其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高,故而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无形杀手”。
    肺栓塞青睐什么人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研究表明,90%肺栓塞患者的血栓来自下肢静脉,下肢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并随血流到达肺部,就会形成肺栓塞。
    临床研究显示,80%的肺栓塞患者在发病时无明显临床症状,约2/3的肺栓塞患者在发病后两小时之内死亡。许多患者从发病到恶化甚至死亡都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从而导致了约80%的病人漏诊或误诊,使肺栓塞呈现“多发而少见”的特点,而事实上肺栓塞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研究显示,40岁以上,肥胖、高脂血症患者,骨折、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长期卧床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脑卒中或瘫痪者,口服避孕药、妊娠、静脉曲张者,以往有血栓形成史者,肾病综合征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等,均是肺栓塞发生的危险人群。此外,某些遗传因素,如血浆中某些抗凝物质的先天性缺乏等,也可使肺栓塞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肺栓塞是某些外科手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妇科手术、肿瘤手术、下肢血管手术、关节置换术、颅脑手术等。
    警惕久坐引发肺栓塞
    长途旅行(如乘坐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和长时间静坐(如上网、办公室工作、打麻将等),都是诱发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有资料显示,旅行乘车4小时以上者,如果始终不活动,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将增加一倍。
    乘坐飞机时,人体在长时间坐位情况下易引发静脉血淤滞、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降低。研究显示,静坐1小时以上,静脉的回流速度就会减慢,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的浓度升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低;而狭窄的坐椅对下肢的压迫,更加重了血流的淤滞;同时,长时间静坐还容易引起尿量减少,血液浓缩;高空相对低压、低氧的条件会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另外,长时间静坐,特别是采取双腿交叉的体位时,静脉弯曲受压,也会使血管内皮受损,血流发生改变。以上诸多因素促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所以,当体位突然改变时,血栓脱落就可能导致肺栓塞,这就是所谓的“经济舱综合征”。
    怎样预防与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尽量避免久坐。凡静坐超过1小时以上者,就应尽可能地离开座位数分钟走动走动,特别是应进行足部和踝关节的活动;坐姿要正确,尤其要避免双腿交叉体位;衣着与鞋袜要宽松。40岁以上存在危险因素者,如果需要乘坐飞机长途旅行,最好向医生咨询是否适合旅行;部分患者在旅行中可穿松紧适度的医用弹力袜;高度危险者可遵医嘱口服抗凝剂或低分子肝素等进行预防。
    ●控制体重,重视运动健身,预防肥胖。
    ●调整饮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避免吸烟,适当多饮水,尽量少饮用酒精性、碳酸性和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同时,要重视对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