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刊

谨防“病从口入”
日期:2010年01月21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谨防“病从口入”

    12320急您所急,答您所问!

    生活中,您是否常被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所困扰?别担心,从此以后,您就有了一个忠实而权威的健康指导热线——北京市 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本栏目将陆续刊登12320热线接到的老百姓提出的各类健康问题,并请专业人士解答,您的问题在这里或许也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在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某些有害因素,使食品受到污染,降低食品卫生质量或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食源性疾病是因摄食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或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一般是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常见的食源性疾患有: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毒素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等。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食源性疾患是食物中毒(急性、慢性)和肠道传染病(甲型肝炎、伤寒、痢疾等)。

    细菌“最喜欢”的食品有哪些?

    动物性食品 如鱼虾类水产品、肉类、蛋类、奶类及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要原料加工的食品。

    部分植物性食品 如剩饭、豆制品、面类发酵食品。

    华支睾吸虫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如何预防?

    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可长达20年~30年,其危害主要是使患者的肝受损。此外,国内外研究资料提示,该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预防: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鱼虾,改变烹调方法,尽量避免烤、烫等方法)和改变饮食习惯,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具要分开使用。

    小龙虾体内有寄生虫吗?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吗?

    小龙虾和蟹中容易生长肺吸虫。肺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肺部或其他组织,引起人类严重的肺吸虫病。肺吸虫病涉及多组织器官,其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此病的预防方法简单有效——不食生或半生的小龙虾和蟹类。

    经常食用烤羊肉串、烤鱼及烤鸭

    等烤制品是否容易引起癌症?

    是容易引起癌症的。烧烤等烹调方式易产生多环芳烃类(苯并芘)和杂环胺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突变性,还被证明可以引起实验动物多种组织的肿瘤。

    措施:不使用过高温度烹调畜禽和鱼等食品,特别防止烧焦,尽量少用油炸和明火烧烤方式烹调食物。

    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哪些食品中铅污染比较严重?

    铅主要侵犯人类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使人产生食欲不振、胃肠炎、口腔金属味、关节肌肉疼痛、腹痛等症状。松花蛋中铅的污染比较严重。

    吃了“胖听”罐头食品,会影响健康吗?

    铁壳罐头存放时间长了或存放不当,罐头的底或面出现鼓面现象,敲上去有“空洞声”,这种罐头俗称“胖听”罐头。

    水、土壤、蔬菜和动物粪便里,存在着一种生命力很强,不怕冷,不怕热,不怕干燥,不怕盐腌,还能在没有氧气的地方生长繁殖的细菌——肉毒杆菌。在加工罐头时,如果消毒不彻底,肉毒杆菌会随食物进到罐头里,并在里面生长繁殖。肉毒杆菌一边在罐头内生长繁殖,一边放出大量的肉毒毒素。这种毒素毒性很强,专门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人如果吃了会很快出现头痛、四肢发软、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极易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发现 “胖听”罐头,千万不要吃。除了罐头外,肉毒杆菌还容易在香肠、腊肠、臭豆腐、豆瓣酱等食物中生长繁殖。

    怎样预防食源性疾患?

    1.选择安全处理过的食品。食品要新鲜,有固定包装的食品要在保质期内,不要购买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2.彻底加热食品。许多生的食品,特别是家禽、肉类及末经消毒的牛奶常被病原体污染,彻底加热可杀灭病原体。要记住,食品所有部位都要加热彻底,防止外熟里生。

    3.立即吃掉做熟的食品。做熟的食品放置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食品出锅后应立即吃掉,夏秋季节在室温下存放不应超过4小时。

    4.妥善储存熟食。要低温储存食品,婴幼儿食品要现做现吃。食品要储存在密闭容器内,注意新制作的食品和剩余食品要分开储存。

    5.彻底再加热熟食品。储藏过的熟食品吃之前要再一次彻底加热,这样可以杀灭储存时生长繁殖的细菌。

    6.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要把生的和熟的食物分开存放,生食品用具和熟食品用具要分开使用。

    7.烹调加工食品前必须把手洗干净。尤其是便后和收拾生鱼、生肉、生禽之后,必须再次洗手,然后再接触其他食品。

    8.保持厨房清洁。

    9.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10.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