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星期六
让“血稠”渐行渐远
让“血稠”渐行渐远 早晨7点,一阵铃声把林茜从睡梦中惊醒,她赶紧坐了起来,感到头昏昏沉沉的,无精打采。想想可能是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大,没有休息好的原因。老公心疼地劝她:“要不我给你请个假,在家里休息吧。”林茜说:“多大点事,不用。” 林茜中午在公司吃过工作餐,正准备休息,经理过来说,有一批货物下午必须发走,请大家牺牲一下休息时间,过去帮忙打包……大家一阵忙活,眼看就要完事了,林茜突然感到气喘吁吁,眼前一片模糊,晕倒在地…… 在医院,医生为她做了详细的检查,又询问了她发病前的情况,给她开了一张检查血液黏稠度的化验单。检查结果出来后,果然不出医生所料,是血稠惹的祸。 人体全身的血液流动像昼夜流淌的小溪,一旦血液过于黏稠,流速必然减慢。血液黏度正常的血液,红细胞一个个独立存在;而血液黏度高的血液,红细胞之间就会出现黏合在一起的现象,就像在狭窄的马路上出现塞车一样。这种病症在医学上称之为高黏稠血症,俗称“血稠”。血液黏度的高峰值一般都出现在早晨,所以感到头晕、乏力、视力模糊就不足为奇了。如果中午缺乏适当的休息,很容易出现头昏脑涨、乏力,甚至晕厥。 变稠了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不仅会使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一旦出现红细胞大量聚集,就会形成凝血块堵塞血管通道,极易诱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危及生命。 寻找血稠的蛛丝马迹 “血稠”不像贫血或失血那样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只要细心,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 ● 早晨起来感到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一般要在吃过早餐后,头脑才能逐渐变得清醒。 ● 午餐后容易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会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 ● 蹲着干活会气喘。这是因为下蹲时回流到心、脑的血液减少,肺、脑等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 ● 阵发性视力模糊。这是因为血液变稠了,流速减慢,从而不能给视神经提供充足的营养。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 四种坏习惯让血液变“稠” 坏习惯之1 常吃“三高”食品 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品,能促使体内脂肪的堆积。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中,“三高”食品占很大的比例。工作紧张繁忙,吃饭不规律,习惯以快餐面、盒饭、可乐、饼干及膨化食品代替正餐,还有许多白领女性在电脑前边工作边吃零食;空闲时,三五朋友相约,海吃猛喝,尤其经常陪客户吃饭,更是大鱼大肉、各类酒水饮料狂饮。这样的生活习惯后果很显然,脂肪增多,越来越胖,加重血液黏稠度。 解稠之道: 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中含有多酚成分,可起到抗氧化作用,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有利于血管扩张,避免血栓形成。 常喝绿茶 绿茶里含茶多酚,对降血脂、降血黏度、改善心脏供血均有一定的作用。绿茶中含有的咖啡因在体内与黄酮素结合后,能迅速消除人体热量,具有减肥功效。另外,绿茶里还含有茶丹宁,茶丹宁的作用是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脑动脉硬化,减少血栓形成,避免脑出血。 大豆制品 大豆及其制品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的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液黏稠得以改善。 定期进行血流变检查 动态观察血液黏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防治。 坏习惯之2 不吃早餐 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呼吸、排尿等使水分大量流失。如果不吃早餐、不饮水或在晚上睡前进食甜食的人,可导致血液黏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堵塞心脑血管而致病。 解稠之道: 坚持吃早餐 应该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最好是蛋白质、淀粉类和蔬果类食物都摄入一些,鲜果汁、牛奶、豆浆、燕麦粥、煎蛋、全麦面包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多饮水 养成随时喝水的习惯,千万不要等到渴了再喝,到那时身体已经处于非常渴的状态了。 坏习惯之3 运动量不足 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锻炼,将使心肌收缩减弱,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影响心肌的供氧量,使血液的氧饱和度降低,血液黏度增加。长期久坐的人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更大。 解稠之道: 有氧运动 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既增强了体内氧气的吸入、运输和利用,促进血液循环,又利于体内脂类的代谢。运动后有一点微微出汗为最佳。 坏习惯之4 情绪压力 俗话说,气滞则血淤。生气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在生活、工作中过大的精神压力,紧张、悲哀等不良刺激下,使血管收缩,血黏度增加。 解稠之道: 唱歌 唱歌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能让心情放松。 练习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能帮助身心放松,使脉搏、血压稳定,减轻压力和焦虑。做腹式呼吸时,无论是吸还是呼都要尽量达到“极限”量,如果每口气直达下丹田则更好。 保持好心情 对待一切要乐观豁达,这看似很容易做到,但需要慢慢培养和调整。 小贴士 1.化验血液流变的前一天晚餐不要食用油腻食物,进食也不要太晚。 2.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3.化验当天早晨应空腹,可以喝适量的白开水,到医院休息15分钟~30分钟,情绪稳定后再抽血检查。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