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星期六
夏秋寒湿更伤人
夏秋寒湿更伤人 人们非常重视在盛夏时节防暑降温,却往往忽视了夏秋之交寒湿之邪对人的伤害。 夏秋之交由于多雨,湿邪当令,所以寒湿之邪伤人更甚。临床实践证明,在夏秋之交发生的疾病中,寒湿之邪引发的疾病往往占绝大多数。 寒湿为阴邪,皆伤人阳气。湿邪致病有内、外湿之别。外湿是受外界环境中湿邪的侵袭而致病;而内湿则是人体脾肾阳虚,又因饮食生冷,湿邪难以运化而致病。 寒湿之邪最常引发的疾病 1.阴暑 古人认为“暑月受寒,静而得之者为阴暑”,是指白天或夜间休息之时,过于贪凉而受风寒,出现发热头痛、关节酸痛、胸闷呕恶、肌肉拘挛麻痹等症状。 2.感冒 夏秋之交,人体免疫力下降,若过于贪凉,就易因风寒湿邪引发感冒。以伤风为主者俗称热伤风,出现头痛、鼻塞等症状;以寒湿为主者称暑湿外感,有头痛、乏力等症状,其中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为主者称胃肠型感冒。 3.胃炎、肠炎 睡卧贪凉,或本来就脾肾阳虚,又贪吃生冷瓜果,易引发肠胃炎。 4.关节肌肉病 淋雨、住处阴冷潮湿、在水中作业或全身大汗淋漓而突然用冷水浇头冲身等,皆易因风寒湿邪侵袭关节肌肉,导致关节、肌肉疼痛,沉重或麻痹等。 如何预防寒湿之邪伤人 1.改善居住环境。尽量不要居住在潮湿的地方。晴天多开窗通风,阴雨天外面湿度大,则应少开窗,或利用空调的除湿功能,保证室内湿度不超过60%,保持衣物干燥。 2.避免外感寒湿之邪。不要贪凉,不要露宿室外或睡于室内通风处,室内温度不宜太低,还要尽量避免淋雨、水中作业、汗湿沾衣。 3.调整饮食。少吃生冷瓜果,特别是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适当吃些具有健脾、除湿作用的食物,如扁豆、绿豆、薏苡仁、山药、红豆、莲子等。 4.年老体弱、脾肾阳虚之人,必要时可采用温肾健脾之剂(如附子、干姜、白术、山药、茯苓、苡薏仁等)进行调补治疗,以增强体质。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