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刊

“石女”,暗藏着生殖道隐患
日期:2009年11月19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石女”,暗藏着生殖道隐患

    中午时分,玉蓉愁眉不展地搀扶着她的女儿,走进了王医生的诊室。那女孩痛苦地蜷曲着身子,双手紧捂着下腹部。还未等王医生询问病情,玉蓉就急切地开口了:

     “我女儿上初二,还不到15岁。最近几个月里,她每个月都会肚子疼,前几次她还坚持去上学,这次肚子疼得不行,请您给检查检查,我女儿到底得了什么病。”

    听了玉蓉的诉说,王医生又仔细询问了女孩腹痛发作的次数和部位。在了解到女孩每次腹痛发作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且至今无血液从阴道排出后,心中已明白了几分。

    紧接着,王医生又给女孩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发现,女孩的处女膜向外膨隆,表面呈蓝紫色,无阴道开口。做肛门指检时,发现在阴道内有一球状包块向直肠前壁突出。按压下腹部时,处女膜向外膨出更加明显。经过B超等辅助检查后,王医生胸有成竹地对玉蓉说:“你女儿患的是处女膜闭锁。”

     “处女膜闭锁,这是什么病呢?”玉蓉疑惑地问到。

     “处女膜是附着在阴道口边缘的一层较薄的膜,中间有个小孔,孔的形状大小及膜的厚薄因人而异,经血和阴道分泌物由此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处女膜可因性交或剧烈运动而破裂,在分娩后仅会留有处女膜痕。如果处女膜发育旺盛,不仅处女膜本身肥厚、韧性好,而且中间的小孔也会闭锁,使阴茎无法戳破处女膜进入阴道内,无法完成性交、过正常的性生活,还会导致经血无法排出。”

    听了王医生的讲解,玉蓉又紧张了几分,忙问: “处女膜闭锁就是人们常说的‘石女’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看着玉蓉紧张的模样,王医生安慰她说:“女性生殖器官在胚胎期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了某些内在或外来因素的干扰,就可导致生殖器官的多种先天性畸形,如处女膜闭锁、阴道闭锁、先天性无阴道、子宫发育异常、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全等。女性生殖器官畸形很少在青春期前发现,常在青春期因闭经、腹痛或婚后因性生活困难、流产或早产就医时,才被发现,因而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不但给女性造成痛苦,也导致了一些家庭的破裂。在民间,人们常把这些疾病俗称为“石女”、“石芯子”。

     “我的女儿还未长大成人,她还要结婚、生孩子,患上这种难以启齿的病,可咋办啊?”

王医生见玉蓉一脸茫然,焦虑不安,继续讲道:“处女膜闭锁又叫无孔处女膜,临床上比较常见,这种疾病在青春期初潮前可没有任何症状,因而不易被发现。月经初潮后,由于处女膜闭锁而导致经血无法排出。最初经血积聚在阴道内,多次月经来潮后,经血积聚量增加,造成子宫、输卵管积血,甚至腹腔积血。表现为青春期后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而又无经血排出,有的还会伴有便秘、肛门坠胀、尿频或尿潴留等症状。”

     “我女儿的病有治吗?以后还能结婚、生孩子吗?”玉蓉急不可待地问道。

     “处女膜闭锁是能够治疗的。一经确诊后,就应尽快手术,消除周期性腹痛症状,防止发生由于经血潴留诱发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只需在处女膜的膨隆处做“X”形切开,引流出积血,并切除多余的处女膜瓣,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创缘黏连,今后完全可以结婚、生育,对性生活不会有任何影响。”

    玉蓉听了王医生的这一讲解,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接着,王医生又把 “石女”的其他几种情形,如阴道横隔等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向玉蓉作了介绍。

    阴道横隔可位于阴道内的任何部位,以阴道的上、中段交界处为多见,横隔位于上段者不影响性生活,位置较低者,常因性生活不满意而就医。

    阴道纵隔分为完全纵隔和不完全纵隔,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因婚后性交困难、不孕而被发现。

    阴道闭锁位于阴道下段,其上段多为正常阴道,阴道闭锁症状与处女膜闭锁相似,无阴道开口,但闭锁处黏膜表面色泽正常,也不向外膨隆,闭锁的位置较处女膜闭锁位置高,常因逐渐加剧的周期性下腹痛,并且无月经排出而就诊。

    先天性无阴道即在相当于阴道口的位置上,只有一个微微的凹陷或皮肤陷窝,甚至看不到阴道标志。一般先天无阴道的女人,大多合并无子宫,所以青春期后一直无月经来潮,常因婚后性交困难而就诊,这样的患者几乎不会有生育能力,但可通过手术重建人工阴道。

    王医生肯定地说,“石女” 患者经手术矫形治疗,为婚后性生活的和谐、家庭的幸福美满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石女同样能结婚,同样能享受夫妻性生活,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子宫、附件发育正常的情况下,也同样可怀孕、生育。

    听了王医生热情的讲解,玉蓉才如释重负地舒展了眉头。在为女儿预约了手术时间后,母女俩谢别王医生,离开了诊室。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