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刊

天寒地冻小儿多发病
日期:2009年05月25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入冬以来,寒流一波接一波地入侵,患儿也一拨儿接一拨儿地拥入儿科门诊。寒流和疾病有什么联系吗?小儿冬季多发的都是哪些病呢?让我们到门诊去看看吧。

        感冒跟着寒流来

        周丽又不能去上班了,她气急败坏地带着女儿小莉来儿科门诊看病,一进门就问大夫:“孩子早就打过流感疫苗了,怎么还得感冒?”

        周丽告诉大夫,入冬以来,小莉就不断地感冒发烧,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总是耽误自己上班,还要扣工资,想不急都难。

        医生见小莉小脸煞白,鼻涕、眼泪不断,一量体温38℃,忙给她做了详细的化验检查,最后确定小莉患的不是流感,而是“普通感冒”。

        医生说,入冬以来,像小莉这样反复感冒的孩子太多了,每次冷空气来袭,门诊接诊的患儿都会大增,这都是天冷惹的祸。

        周丽又焦急地问:“可孩子总是感冒也不好啊!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该咋办呢?”医生回答得很干脆:“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才能防止反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冬季,孩子易受凉,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全身不舒服,这一般是普通感冒,不是“流感”。注射流感疫苗,对普通感冒是不起作用的。

        不过,有些孩子患普通感冒的表现会重一些,甚至整个冬季反复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其根本原因就是体质差,免疫力低下。

        怎样才能增强免疫力呢?这就要做到:

        正确冬补 加强营养 改变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多补充些脂肪、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缺乏,会直接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的杀菌和抗病毒能力,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C越多,预防感冒的效果就越好;而缺乏维生素A时,呼吸道黏膜这道屏障的功能就会被削弱,难以抵挡病毒和细菌侵袭,应给孩子吃些动物肝脏等食品,以补充维生素A。

        保温防寒 保护黏膜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是种劣性刺激。秋冬季节,不仅要注意室内的温度,还要保持一定湿度,充分利用加湿器,防止呼吸道黏膜干涩、变薄、皲裂,失去防卫能力。严寒天气不要让孩子在户外遭受冷风袭击。

        冬季也会拉肚子

        一位抱着孩子的中年人不解地问大夫:“都说夏天苍蝇多、细菌繁殖快,容易得肠炎、痢疾、霍乱,跑肚拉稀。可现在寒风刺骨,苍蝇、细菌不是都冻死了吗?怎么孩子还会拉稀?”

        孩子叫小伟,前天在幼儿园就开始腹泻,昨天加重了,一晚上泻了十几次稀水便,还发烧。医生给孩子做了全面检查,还包括了特异性检查,最后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因为孩子明显脱水,医生开了吊针给孩子补了一瓶液体,并嘱咐小伟爸爸,回家以后通过饮食调养,不要自己乱用消炎药和止泻药。

        小伟爸爸又追问:“孩子腹泻是不是因为天冷冻坏了肚子?听说幼儿园里还有几个孩子也拉肚子了。”

        医生说:“这证明这个病有传染性,属于感染性腹泻。不过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由病毒引起的肠炎。轮状病毒感染是小伟腹泻的根本原因,天冷降温,腹部着凉只是诱发因素。寒冷成了病毒的帮凶,是它们两个联合作案。”

        轮状病毒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中度发热。腹泻每日十到数十次不等,大便多为水样,或呈黄绿色稀便,常伴轻度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部分患儿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此病被容易误诊为感冒。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常在秋冬季节流行,11月到第二年1月是高峰期。可见,冬季拉肚子也并不少见。以往因为病毒很难检查出来,找不到冬季腹泻的明确原因。近年出现的多种特异性检测试剂以及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才知道冬季的腹泻多是轮状病毒作怪。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跟其他病毒一样,抗生素治疗无效。滥用抗生素消灭了肠道正常细菌,容易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是: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粪便应消毒处理;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进行消毒;婴儿室、幼儿园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办法。疫苗可每年服用一次,保护率可达 75%~80%。

        养缺乏 免疫虚弱易感染

        一位妈妈带着女儿来门诊,抱怨女儿小洁被幼儿园“赶”回来了——近日流行“流感”,进幼儿园前都要量体温,小洁今早的体温是37.5℃。老师说, “小洁每次都是幼儿园流行病的传染源,今天不要上学了,去医院看病吧。”小洁妈妈很生气,带孩子来医院要说法,“孩子为什么三天两头感冒发烧?医生总说是‘上感’‘肺炎’,连幼儿园都歧视!能不能彻底治好?”

        医生发现小洁的体格比较瘦弱,就让她妈妈说说她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原来,小洁吃饭很“费劲”,严重挑食:鱼、肉等荤腥一点不吃,蛋、奶不喜欢吃;蔬菜水果也吃得很少;最喜欢吃的是糖和巧克力。

        医生仔细观察小洁,发现她的口唇干燥有细裂纹;舌红无苔,光滑如镜;黏膜干涩,咽颊和软腭的黏膜薄白,还有细小的出血点;扁桃腺肿大,但不充血。小洁的妈妈告诉医生,孩子晚上的视力很不好。医生又给小洁做了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包括血的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和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功能检查、微量元素检查等。结果发现,小洁反复感冒、发烧是病毒、细菌反复感染引起的,容易感染则是因为她的免疫力太弱,特别是黏膜防护能力太差,无力阻止病毒入侵,呼吸道黏膜成了病原侵袭的门户。

        小洁的呼吸道黏膜为什么失去了防卫能力呢?重要的原因是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孩子偏食、挑食,可引起生素A、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皮肤和黏膜增生,维持皮肤和黏膜的结构完整,增强其免疫能力;维生素C可以提高人体的杀菌和抗病毒能力;微量元素锌也有强化免疫功能的作用。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时,呼吸道黏膜这道防线的功能就会被削弱,病毒、细菌一来“侵犯”,就会发生呼吸道感染。

        近年,儿科医生发现,由于贫困或饮食习惯不良(偏食、挑食、厌食),许多儿童处于“隐性饥饿”状态,营养严重失衡,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降低了他们的免疫力,导致反复感染。

        我国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隐性饥饿”危害着世界1/3人口的健康。全球各个国家都存在“隐性饥饿”,即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主要包括缺碘、缺维生素A和缺铁等。中国约2.5亿人面临着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等各种形式的“隐性饥饿”。可见,营养缺乏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呼吸道防卫功能减退是普遍存在的。

解决“隐性饥饿”的措施包括:

        注意均衡营养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主要是家长提高认识,学会如何给孩子调配饮食,不要盲目地给孩子“进补”,而是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照顾到全面营养供给。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要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不要只喂一个品牌的奶粉或只添加一两种辅食,那样会养成孩子先入为主的习惯性挑食、偏食的毛病。孩子稍大点时,就要让他养成定时、定量吃饭的好习惯。

        家长要做好榜样 

        不要当着孩子(即使是小婴儿)的面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吃饭要表现出感到十分可口的样子,不要做“反面教材”。

        孩子不可完全吃素 

        动物性食物、油脂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脂溶性维生素,而米、面等淀粉食物中含脂溶性维生素很少。因此,吃素的孩子最易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