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星期四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①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心,并应尽量了解孩子发展的大概历程。
②需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独立和自信有密切的关系,自信心强的孩子,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会逐渐形成乐观、勇敢、独立的行为特征;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稍遇困难就退缩,不敢自由地表达自己,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差,容易形成胆小、退缩懦弱、依赖性强等性格特点。因此,父母要善于对孩子说:你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③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尤其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训练,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以及自信心的建立非常有意义。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过度保护和照顾孩子,容易使他们形成依赖、退缩性格。
④给孩子提供做一些“较难”事情的机会。“较难”事情是指:对于孩子来讲,这类事情不能太容易,否则会使他们没有兴趣,但这类事情也不能过难,如果经过努力也做不到,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感,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而难易适中的事情可使他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并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增强自信的同时,发展了孩子的独立性。
⑤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使孩子能够有机会在平等的情况下,主动地安排、计划自己的事情。在遇到冲突时,引导孩子自己解决,而非指责孩子或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主性,远离思维上的“惰”病,使父母能够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孩子。
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穿着、用具、玩具、图书等等,使他们自己的思想不被成人的思想所替代。遇到困难时,鼓励并引导他自己想办法,让他的小脑袋转起来,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即使很烦,也要耐心听孩子讲甚至探讨“很重要的事情”,这种行为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完善,促进独立性的发展。
从上面的建议可以看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父母刻意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即在父母的相对监控下发展孩子的独立性。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