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

赤霉病麦中毒?
日期:2009年09月14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被一种叫做镰刀菌的真菌污染。收割后保存不当,该菌可以在麦粒上继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导致赤霉病麦。当人食用了用赤霉病麦面粉制成的各种面食,可引起食物中毒。赤霉病麦中所含的毒素比较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去毒。 中毒多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麦收季节。人们吃了受病害的新麦或因误食库存病麦或霉麦而引起中毒。一般在食后半小时到2小时之间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有时有醉酒似的欣快感,面部潮红,所以又有“醉谷病”之称。 注意鉴别:赤霉病麦粒在外表上与正常麦粒不同,皮发皱,呈灰白色,无光泽,颗粒不饱满,可出现浅粉红色和深粉红色,也有的形成红色斑点。 预防措施:最好在晴天进行麦收,抓紧晾晒收获后的小麦,防止霉变。由于赤霉病的麦粒比较轻,可用1∶18盐水漂去病变的麦粒。 去毒方法:将病麦与正常麦粒混合,使病麦粒比例降至3%~5%,能降低食物中毒的发生;由于病麦的毒素集中在麦粒外表层,所以将病麦磨成精白面,可明显降低毒素含量;发酵制醋或酱油,有较好地去毒效果。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