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

蜡样芽孢杆菌
日期:2009年09月14日           来源:暂无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蜡样芽孢杆菌分布广泛,特别是在谷物制品中。主要通过泥土、灰尘、昆虫、不干净的食具和食品从业人员传播。 发病季节夏、秋季多发,中毒食品主要为剩米饭、米粉、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品。 中毒多因食品在食用前保存温度较高(20℃以上)和放置时间较长。 (1)毒性: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致吐肠毒素和致腹泻肠毒素,前者耐热。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2)中毒表现: 食用被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食品后,一般在8~16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可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或两者兼有。呕吐型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并有头晕、四肢无力等;腹泻型以腹痛、腹泻为主。中毒症状8~36小时可消失,一般不会导致死亡。 (3)紧急处理: 停止食用可疑污染的食品,多饮水。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较重者可到医院就诊。 (4)中毒预防: 蜡样芽胞杆菌在15℃以下不繁殖,剩饭、剩菜应放在低温保存。该菌污染的食品一般无腐败变质的异味,不易被发觉。因此,剩饭、剩菜在食用前一定要再加热。注意食品的贮藏和个人卫生,防止尘土、昆虫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