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抑郁症知识(五个核心)
第一部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人人都有可能受抑郁症困扰。 1. 真有“微笑”抑郁吗? 抑郁症不能只看表情,并不是罹患抑郁的人就完全不会笑了。笑容是人类传递最远的表情,是喜悦、满足、感觉良好的表现,在人际沟通中有友好、求助、安抚等多种作用,而苦笑、强笑、假笑等内心体验又各有不同。抑郁患者的笑容,可能是以苦笑来表达某种无奈,或是带有职业色彩由职业训练或表演而来。由于内心深处没有真正的喜悦体验,笑容里便不会有真正的欢乐,仅仅是用嘴角在笑,不能从眼睛里体现出来。尽管表面上是高兴的,但笑容显得生硬和勉强,缺乏眼部肌肉的相应运动,一个简单有效的判别方法是在笑的时候观察其眼角后部皱褶的变化。这些人对罪恶观念特别敏感,易被同情所触动,当有人对其表示同情时,往往流露出明显的忧郁。
2. 面对抑郁如此高发,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 许多疾病诸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等均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抑郁症也是如此,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抑郁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饮食起居要规律,千万不要经常熬夜。平时坚持强身健体,多到户外活动,多见阳光。陶冶情操,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和好的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的社交,遇到不良生活事件要理智对待,尽可能向亲朋好友倾诉,疏解压力,保持内心的平衡。 3. 抑郁症是多见还是少见呢? 抑郁症是非常多的一种疾病。抑郁症是非常重大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重大到什么程度呢?在美国的数字,每6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在医生当中至少出现一次满足诊断标准的抑郁发作,所以发作率是非常高的。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现在尚未阐明,但是我们基本上认为他是跟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同时,你有这种遗传的素质之后,还必须有环境因素的影响才会发病。如果你有这个基因,但是你生活中都没有遇到这种相应的环境因素,你也不会发病。然而,现在社会都属于重大的一个转型期,经济、文化,每个人在社会中他都要经受很多的这种压力,环境因素强,诱发因素多,抑郁症的表达就相对多见。 4. 女性更容易得抑郁症吗? 10岁之前的男女患病比例相似,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患病率逐渐增加,男女比约为1:2。女性罹患抑郁的比例之所以较男性高,这与社会因素和女性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有关,女性的遗传风险可能更大一些,另外很多地区女性的社会地位依旧偏低,而职业女性的工作压力又普遍很大。还有,女性的月经、生育、更年期等生理现象也均为抑郁的危险因素,其中产后抑郁十分普遍,在中国的调查研究中,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38%。 第二部分 抑郁症可导致精神痛苦、学习无效、工作拖延,甚至悲观厌世。 1. 抑郁症有哪些身体上的反应呢? 虽然抑郁症属于精神类疾病,但经常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常见以下表现:持续的、不易缓解的疲劳;以早醒为主的失眠;头部沉重或紧箍感;食欲或性欲严重下降;体重急剧减轻而后又相对稳定;并非由躯体疾病导致的疼痛;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部烧灼感或便秘;肌肉紧张或痉挛;口干、视力模糊;尿频尿急、排尿疼痛或不畅等等。 2. 抑郁症早期有哪些表现? 同其他疾病一样,在症状尚不明显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往往十分困难。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表情忧伤,给人一种总也高兴不起来的感觉,也同样可以表现在动作和姿态上,总之是失去了平时丰富的表情和轻松的姿态。行为上表现为厌倦社交、冷淡、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各方面的创造性减退,生活中充满了无精打采的气氛。此外如有无原因长期睡不好、吃不香、持续的疲倦,以前感兴趣的事对自己失去了吸引力,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也应引起警惕。
3. 一名高中学生诊断为抑郁症,但表现出特别固执任性,总是和父母较劲,抑郁症不应该这样吧? 抑郁症可以有这样的表现,不能认为既然抑郁了,心灰意冷,人就应该很顺从随和。对某事物表现出无端的强烈坚持是抑郁症的常见特征,或高度理想化,像眼睛里不揉沙子,不肯通融让步;或瞻前顾后,过度追求万无一失而固步自封。脑子里的想法常固着于应该怎样或必须要怎样,缺乏变通和曲全,这种过分的执拗往往给周围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4. 抑郁和焦虑经常同时存在吗?听说抑郁症加重了就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是这种关系吗? 抑郁症患者伴有焦虑的确非常常见,大约50%-60%的成人重性抑郁症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症状,其中47.2%终生满足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有研究表明广泛性焦虑的共病率为59.1%甚至更高,这是以持续而显著的紧张不安,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度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常表现为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不是同一类疾病,虽然可以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随着情绪的改善,精神病性症状会消失。 5. 为什么得了抑郁症以后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会不会就一直这样了? 这的确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之一,不必担心会一直这样,病情康复后即可消失。抑郁的患者思维过程异常缓慢,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需思考较长时间。特别令人苦恼的是愿望、决断能力的缺失,这在有文化者、搞创意者当中表现更为明显。患者感到无法进行任何复杂的思考,想象力减退,概念失去生动性,联想失去创造力,记忆困难,自我表现能力减退,于是变得优柔寡断,甚至对一些日常小事也难以很快做出决定。
6. 抑郁的人是不是总因为一点小事自责,觉得自己什么都是错的? 在抑郁状态下,很少有人能对自身采取客观的态度。于是几乎每人都有的罪恶感,就成为了自责的根源。患者回顾过去,认为充满了过错,于是花费本就不多的精力,把这些“过错”一一罗列。可以说自罪感是抑郁症患者的明显特征之一,75%的患者有以下三种不同程度的自罪感:1、病理性自罪感,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责怪自己,且不能克制这种想法的出现,宛如因偷了糖果而深感悔恨的孩子,常伴有无价值感。2、罪恶观念,总感到别人在指责自己,但知道这仅仅是自己的看法而已。3、罪恶妄想,即达到了妄想的程度,须由医生进行判断。
7. 焦虑抑郁的患者,最近经常发脾气,大喊大叫,坐不住,很难安静下来,这难道也是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表现吗? 许多焦虑、抑郁的人,在心情不好的同时脾气变得很大,以激惹性的升高做为一种代偿,一方面用发怒来宣泄负性情绪和寻求认同,另一方面掩饰其身心的疲弱,证明自己还没完全垮掉。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出现了激越表现,这是指伴有运动不安的严重焦虑,患者难以安静,多不停地绞手指,慌乱地找东西,不断变换位置,静坐不能,不停的踱步,外表很像受到惊吓的那种样子。激越常伴随着烦恼,患者因不能逃避一连串充满焦虑的痛苦思想,常有撞头、扯发、喊叫、捶墙等动作,以肉体痛苦来减轻精神上的痛苦。
8.罹患抑郁症的人自杀风险很高,在出现自杀行为之前有什么征兆吗? 重度抑郁的人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认定活下去没有意义,康复无望,更多痛苦和烦恼将接踵而至。当感到一切希望破灭后,很容易想到如何才能从难以忍受的痛苦中解脱,因此自杀风险的确很高。 自杀行为常见的征兆有:留遗言;突然开始关心死亡、灵魂或来生;无缘无故的忏悔,乞求别人的谅解;研究自杀手段,了解自杀的相关信息;戏剧性的心情好转或平静;玩失踪,故意与亲友切断联系;整理交待贵重物品;生活节律突然紊乱;反复流露没有指望;不再惧怕危险;舍弃原本无比珍惜的东西,例如删除晋升论文、挥霍掉毕生积蓄或与心爱的人分手。 9. 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自杀行为? 虽然已经发现多个自杀危险因素,但不一定都适用于临床。其中,无望、自杀企图和既往自杀史是临床上最主要的三个自杀危险因素。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可减少自杀的发生,但当迟滞减轻而仍有无望感的时候,自杀的危险性增高。以下是导致自杀的预测指标:两周内抑郁症状明显;曾经自杀未遂;近期有急性应激事件;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生活质量差;有严重的人际冲突;严重的慢性刺激;朋友或有关系的人曾有自杀行为;血亲曾有自杀行为;一个月以上的时期内社交水平差;罹患严重的躯体疾病。 第三部分 如果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缺乏持续2周以上,应及时就医。 1.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发作和抑郁障碍是一回事吗? 抑郁发作和抑郁障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抑郁症,这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与日常生活中的伤感和灰心不同,其基本表现是心情显著而持久的忧伤,同时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患者情绪低落,自卑忧郁,没有兴趣,疲乏无力,甚至悲观厌世。心境的低落与个人的处境往往不相称,严重者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有的甚至长达数年,虽然大多数病例可以缓解,但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病程。
2. 人的情绪因为环境等因素时刻改变,那么如何区分生活中是心情不好、情绪低落还是抑郁症呢?有抑郁障碍的人如何就诊? 单纯的抑郁情绪一般有具体的诱因,并且程度较轻或持续时间较短,很快可以自行缓解。而抑郁症的情绪低落持久而严重,症状至少持续2周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或给患者造成极度痛苦。其情绪的低落经常与处境不相称,也不能自我调节,除心情很差外还存在兴趣减退、持续的疲劳、头脑迟钝、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许多其他症状,精神活动和生理功能相继出现问题,呈现特有的综合征,需要医学干预。抑郁症、双相障碍等情感性障碍的治疗比较复杂,难度也较大,建议如有条件最好在专科医院就诊,维持期治疗或疾病程度很轻的患者,可以选择在社区或就近的综合医院精神科就诊。
3.什么样的人比较适合做心理治疗? 进行心理治疗应符合以下要求:(1)智力基本正常。(2)人格基本健全。(3)要解决的问题与心理因素有关。(4)有真正的、合理的求助动机。(5)愿意客观认识自己。(6)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
4.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起到什么作用? 抑郁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也起到重要作用:可减轻和缓解症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功能,提高家庭和婚姻生活满意度;纠正不良人格,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处理应激的能力,最大限度的达到心理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康复;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复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部分 抑郁症可治愈,但易复发,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治疗。 1. 女性患抑郁症多年,想生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罹患抑郁障碍的女性生育问题倍受关注,临床医生常划分为计划妊娠、妊娠、产后、哺乳四个阶段,其中计划妊娠就是评估风险和逐步停药的阶段。应至少在准备怀孕的3-6个月之前进行妊娠咨询。经过评估,若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医生会建议避免怀孕,还会提示某些药物可能会降低口服避孕药物的浓度。若处于稳定期,可在妊娠前数月缓慢减停药物,保障胎儿安全。但缺少了药物的保护,复发的可能性会相对增加。
2. 怀孕后或哺乳期出现抑郁症状,如何应对?能吃药吗? 妊娠期间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如既往无抑郁障碍病史,妊娠前3个月出现轻度抑郁表现,应首选非药物治疗,例如心理治疗、光照治疗等。抑郁程度很重,伴有自杀、精神病性症状、个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可考虑住院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同时注意对胎儿的监测,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哺乳期的患者也应首选非药物治疗,若不能被接受或者无效,则要慎重权衡药物治疗对母婴双方的利弊。研究显示,哺乳期有抑郁发作的母亲,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既有利于母亲的健康和母亲作用的发挥,又可避免因抑郁症状加重,母亲住院治疗所导致的母婴分离和中断哺乳。但是,药物治疗还应考虑婴儿的状况。对于早产及有躯体疾病的婴儿,由于其肝药酶系统不成熟或已经受损,药物代谢能力低下,易导致药物蓄积。此时接受哺乳,可能对婴儿有较大的风险,如果母亲必须进行药物治疗,应停止哺乳。
3. 抑郁症很容易复发吗? 抑郁症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的特点,给人类健康、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如果得到及时的、系统的治疗,约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不会再犯的,但另一些人则要面临复发的窘境。随着抑郁发作次数的增加,日后的复发概率也会随之增加,有过3次以上严重发作的患者,再次反复的可能性约为90%。另外病情的恢复程度也对复发风险影响很大,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力争彻底治愈对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4. 导致抑郁症复发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影响抑郁症复发的因素很多,常见的如下:(1)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及时间不足,这是最重要的,大部分抑郁复发是由于没有接受适当的维持治疗;(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熬夜、嗜烟酒、不运动等等;(3)不良生活事件和应激,抑郁症的复发常伴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增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丧失;(4)社会适应不良;(5)慢性躯体疾病,身心是不可分的,身体上出了毛病容易导致抑郁再次发生;(6)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亲友的关爱和理解必不可少;(7)阳性家族史。
5. 残留症状对康复有什么影响?常见的残留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若未能彻底痊愈,残留症状的存在会令复发的风险大3倍,复发时间快3倍。最常见的残留症状是失眠,其他常见的还有:精力不足,很容易累或者疲劳恢复的时间过长;头痛或其它部位深部疼痛;兴趣大不如前;专注能力下降等等。当然,也可能残留症状就是原本的抑郁情绪,很难有真正的喜悦,少语懒动,甚至可能残留轻生的想法。
6. 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抗抑郁药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处方量最大的是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新型抗抑郁药,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并无不适感觉。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之初的1-2周内。若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那么建议继续服药,其副作用多在3-4周内减轻或消失,也就是说抗抑郁药物可能存在一个副作用逐渐减轻,治疗作用逐渐增强的过程。只有约10%-15%的患者因不能耐受SSRI类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而停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下降,恶心,腹泻或便秘;头部不适、头痛;失眠,紧张焦虑,多汗;性功能障碍等。假如不良反应严重或在2周之内不能消退,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7.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只能靠吃药吗? 抑郁症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基础,有效率约60%-80%。其他非药物方法也绝不可忽视,如心理治疗、物理治疗(MECT、DBS、rTMS、磁刺激抽搐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运动疗法、光照治疗、睡眠剥夺治疗、中医针灸等等。好的兴趣爱好、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宽容豁达的心态对治疗有所帮助。
8. 服用抗抑郁药物会不会成瘾? 这是患者最为担心的问题,抗抑郁剂不会成瘾,也不是一经服用便终生不能停药,但有些药物突然停用可能出现撤药反应,应当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停。此外,服用抗抑郁药还有以下常见误区:这是一种快乐药,吃了就会使人高兴;既然是抗抑郁用的,肯定可以消除自杀的想法;感觉好了就停药,感觉不好再吃上;说明书好可怕,那么多副作用都会发生;服药和抽烟、喝酒没有关系;情绪的好坏就全靠药物了;去其它科室看身体上的病,没必要说明自己在吃抗抑郁的药。
9. 抑郁症已经康复,还需要吃多久的药呢? 抑郁症维持治疗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一般而言,首次的抑郁发作至少维持6-12个月,再次发作则至少应维持3-5年,假如多次反复发作应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青少年发病、发作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大、家族史阳性、抑郁期很长或症状严重的患者,也建议长期维持治疗,至于这个“长期”到底是多长,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0. 突然停服抗抑郁药物是否必然出现撤药反应?主要有哪些表现? 这要看所服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原则上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大多数情况不会出现撤药反应,或者反应很轻,持续时间也比较短,仅表现为躯体症状和胃肠道症状。少数患者的撤药反应较为严重或存在时间很长,出现较为明显的运动障碍或精神障碍的症状和特征。躯体症状主要为全身不适、头痛、头晕、肌痛、疲乏、无力;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腹泻等;运动障碍常见有运动迟缓、肢体齿轮样强直、不能静坐等锥体外系反应;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常为失眠、多梦、焦虑、烦躁和惊恐发作、谵妄等。有必要提醒的是,如果因自行停药后出现上述情况而就诊,一定要将停药的过程对医生详细陈述,假如医生并不知道这是由于患者自行停药所导致的症状,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11. 抑郁不是很重,可以不吃药吗? 药物并不是抑郁症的唯一治疗方法。许多人只是短暂的心情不好,甚至根本达不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对于这些单纯的抑郁情绪,药物治疗不是必需的,可以先采用心理治疗和自我调节等方式来处理。但是,是否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以及严重程度如何,这些判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原则上不主张患者自我诊断,患者自己可以做一些量表测查,但也只能作为参考,最好还是到专业的医院就诊,听一听医生的建议和忠告。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1)自杀、自伤行为或想法;(2)伤人、毁物行为或倾向;(3)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损害明显;(4)持续很长时间的吃不下、睡不着;(5)严重的迟滞。
第五部分 多交友,勤运动,规律作息和饮食,可有效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 1.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呢? 首先是有阳性家族史的人,抑郁症具有遗传倾向,双相障碍的遗传倾向还要更明显一些。在抑郁症患者中,大约有40%-70%可有抑郁症家族史,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特别是一级亲属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另外童年有过悲惨经历的人,以及离异或独居者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假如生活中压力很大或遭遇重大不幸,患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其他的危险人群还包括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人,存在不良生活嗜好例如吸毒或酗酒的人,长期失眠或喜欢熬夜的人,缺乏运动和阳光的人。
2. 抑郁的人经常伴有失眠,好的睡眠习惯有哪些? 睡前保持情绪的稳定和松驰;把床作为睡眠的专用场所,白天如果卧床过多,即使没有睡着,也会使晚上的睡眠变浅、觉醒次数增多;卧室的温度要适宜,过于温暖易导致睡眠不实;睡眠环境要安静;养成定时起床的习惯;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但睡前不要做剧烈运动;睡前不要饮用刺激性饮料如浓茶或咖啡等,不要靠饮酒来帮助入睡,不要吸烟;不能长期服用同一类安眠药;不在饥肠辘辘的状态下入睡。
3. 运动对抑郁症有好处吗?做什么样的运动? 运动是一种有效的改善轻度和中度抑郁症的方法,但往往没有被充分利用。运动时大脑分泌的内啡肽是一种似于吗啡功能的生化物质,是天然的止痛剂,并能给人以欣快感、对减轻心理压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适当的运动可以锻炼多种脏器,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能放松情绪,改善心理健康。运动的具体方式应根据自身年龄、体质、兴趣爱好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对于抑郁症患者,建议每周3次以上,每次至少30-60分钟的规律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游泳、广场舞、瑜伽等方式;年龄大体质差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每天可进行1-2小时的户外散步。设定简单易行的运动计划并坚持进行,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可起到良好作用。
4. 作为抑郁者的亲友,做些什么对患者帮助最大?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抑郁症与其他千千万万种疾病一样,既可因及时有效的治疗得以康复,也会因恐惧拖延而恶化。然而,从社会学角度看,抑郁症又不同于其他疾病,治愈它不能仅仅依靠对症的药物和技术,更需要细心、恰当的关怀和抚慰。温暖的亲情、正常的理解与对待,是亲友对患者最大的帮助。
5. 抑郁症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什么?是否有一些食疗的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呢? 健康均衡的饮食对各类疾病都有好处,抑郁症也不例外。不鼓励抑郁症患者饮用浓咖啡、浓茶或可乐等饮料,茶是一种健康的饮品,有喝茶习惯的患者很多,可以将所沏的第一泡茶水倒掉,从第二泡茶开始喝。抑郁症患者应有稳定的能量摄入,但长期进食高脂肪含量的肉类或油炸食品对抑郁症不利。除正常营养物质的摄入外,还需补充果蔬、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谷类、水果、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对抑郁改善有帮助,可以多食用深海鱼肉以及香蕉、樱桃这些水果,菠菜、南瓜等蔬菜利于抑郁情绪的改善,晚上喝些牛奶、小米粥对睡眠有帮助。
6. 我吃药期间能喝酒吗?能喝咖啡和茶吗? 服用精神科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和绝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的,精神科药物可能影响酒精(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积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头痛、皮肤潮红等异常反应;而酒精也会导致精神药物不能正常代谢,显著增加毒副作用。 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茶中含有茶碱,都属于兴奋性物质,对于有失眠症状的患者来讲就不适合。此外,咖啡和茶中的活性物质可能与药物结合降低药效,也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副作用,所以不建议服药的同时饮用咖啡或茶。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