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不安全感导致疑病
日期:2010年07月30日           来源:健康报网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刘先生去理发,反复叮嘱理发师,千万不要弄破皮肤。也许是理发师太紧张,结果在修面时,刘先生的面部还是被蹭破了一点皮。联想到以前看到的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海报,刘先生怀疑自己感染了该病。他两次到某卫生防疫中心进行鉴定,却不相信鉴定结果,工作人员只好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 
  在心理门诊,刘先生的爱人补充说,他平时就想得多,比如锁门、关煤气等生活琐事,他都要检查很多遍。孩子已经30多岁了,每天外出是正常的事情,他却坐立不安,总担心孩子出事。 
  显然,刘先生的担心是过度的,与实际情况不协调,这说明刘先生的内心存在着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指向生活中的哪个方面,就对哪个方面产生担心。如果再受环境因素的暗示,比如接受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识,就会把担心固定到艾滋病上,表现出强烈的疑病倾向。 
  据刘先生回忆,他从小就胆小,做事认真、谨慎、追求完美。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当时说了错话,把某个口号说走了嘴,意思正好相反,被贴了大字报,还因此受了处理。从此,刘先生说话、做事更加小心翼翼,内心更加不踏实。后来,每次遇到“挫折”或者带来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刘先生的焦虑都会加重。 
  看来,刘先生的发病过程大致是:在胆小、谨慎的性格基础上,“挫折”等事件诱发了他潜在的焦虑;过分的焦虑,又导致他担心煤气、门锁出问题等;理发时蹭破了皮肤,并受艾滋病信息的影响,使焦虑指向并固定在患艾滋病上。所以,刘先生对疾病的担心,是某种心理压力的转化。 
  果然,通过进一步的咨询了解到,在家庭及亲戚当中,刘先生是公认的“明白人”,大家遇事都爱找他商量。最近,刘先生的几个亲戚相继患上肝癌等疾病,这使刘先生感到压力很大。 
  了解了担心的真正意义,刘先生对患艾滋病的疑心也就淡化了。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