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怎么治?由谁来治?这些问题困惑着不少家长。南宁网瘾少年训练营身亡事件,探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显得更加迫切。
●网络成瘾是不是病
2009年5月14日,我国首个《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通过了国内众多精神医学专家的论证。该标准制定负责人、北京军区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强调,网络成瘾就是精神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对网络渴求、戒断后有强烈反应、非工作原因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
“一觉醒来,我居然变成精神病了!”有网友在得知“网络成瘾”将被列为精神疾病的时候惊呼道。一时间,质疑声四起,不少网友岌岌自危。
“通常一提到精神病,人们大都会想到疯子。其实精神病的范围很广,比如抑郁症、多动症、孤独症,甚至老年痴呆,人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就是精神类疾病的表现,不必谈病色变,甚至讳疾忌医。”陶然说。
陶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网瘾属于精神病范畴,这在世界上早有公论。对于目前“网瘾是不是病”的争论,反映了一些非专业人士在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方面的科学知识亟待普及。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将网瘾曲解为病,是带有对互联网的歧视。“社会上有赌博成瘾、吸烟成瘾等,但现在人们偏拿网瘾大做文章,是因为在潜意识中残留歧视互联网的成分。”
姜奇平认为,网瘾是物极必反的结果,是因为青少年需求满足上“欠债”太多。“只要应试不走极端,网瘾的极端现象自然就会消失。许多发达国家不强调应试教育,网瘾也少,就是证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认为,如果把网瘾看做心理问题,是可以接受的,但把网瘾说成精神病有些过于极端。“现在对很多学生来讲,可能就是因为心理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孤僻、与人交流过少、存在着交往障碍,而沉迷于网络。”
●谁是网瘾的罪魁祸首?
熊丙奇认为,网瘾的成因可能就是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中跟学生沟通太少、引导不够、关注不够,要减轻网瘾问题,还是要对症下药。
姜奇平认为,既然网瘾根本不是病,就谈不上治疗,不应由医院出面干预。“治网瘾首先要治教育,教育机构少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多给学生一些社交、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就不会有那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了。”
而陶然认为,网瘾必须由专业的医疗机构来治疗。他介绍说,网瘾孩子有近40%有“多动注意力缺陷”,这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精神类疾病。患有“多动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注意力最长为15分钟,其学习效率只是正常人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因此学习成绩通常都很差。“有些小学还能维持,但到了中学就维持不了了,数学、物理连贯性比较长,所以许多孩子都是从初中开始染上网瘾的。”
陶然说,这个疾病决定了这些孩子爱冲动、多动、不服管教,而不是受孩子的意志力和道德控制的。“很多孩子都跟我们说,他们很想好好听课,听大人的话,但就是做不到。”
陶然认为,这类孩子的疾病是导致其陷入网瘾的根源。“因为学习不好,在学校受排斥,家里也遭打骂,他们只有在网上才能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网瘾到底该如何治疗
熊丙奇认为,网瘾问题就是教育问题,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本真,才可能真正面对。而这些所谓的训练营,为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让学生跟网络隔绝,或者创造一个类似真空的环境,这恰恰不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家长不要把网络本身看做洪水猛兽,而是你怎样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姜奇平认为,现在的网瘾治疗基本可以归于伪科学范畴,政府应像打假、治理不法摊贩那样,加以干预。南宁少年在戒除网瘾训练营身亡一事,突出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待网瘾的不正常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现在社会上许多不法分子打着戒除网瘾的名义骗取家长的钱,他们逃避有关部门的管理,甚至采用暴力、酷刑手段对待无辜的青少年,这是绝不能允许的。”
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认为,青少年网瘾应及早干预,应该在专业性治疗机构治疗。目前社会上声称能够治疗网瘾的机构鱼龙混杂,治疗方式不科学,导致许多问题,孩子不仅治不了网瘾,还可能更加糟糕,甚至导致青少年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亟待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规范。
陶然认为,网瘾完全是一种疾病,只有具有处方权的医疗机构才能干预治疗,而让一些没有资质的民间机构来干预“肯定要出事的”。
据介绍,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在治疗网瘾时首先要对来就诊的孩子进行筛查,如果是属于前面两种病症,就必须先用药物治疗,从生理上使这些孩子回归正常,然后进一步运用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吃了药以后,能听进去课了,慢慢学习跟上来了,再经过相应的心理治疗,慢慢就可以回归正常了。”陶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