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

复杂牙病患者应如何就诊
日期:2011年05月15日           来源:北京友谊医院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生活中常常见到不少患者抱怨看牙病要多次来医院,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牙病为什么需要治疗那么长时间,认为一个牙洞补上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跑好几次医院,医生纯属是小题大作。这是很多患者的共同心理。其实,医生治疗一颗牙齿要做大量的工作,而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人每天要吃大量的食物,有些酸甜的软食粘在牙齿的窝沟上及牙缝中,牙齿很容易被腐蚀,形成小洞,也就是浅龋,没有疼痛感,而且一般大部分不易被发现,因为浅龋没有任何症状。当小洞往深了发展,就会出现冷、热、酸、甜食物疼,即使没有露神经,医生首先要把洞里的脏物,也就是将腐质去除干净,此时的牙神经处于血管充血,要上一次药安抚神经,使其恢复正常,过1—2周后再补上永久性填充的材料。如坏牙出现或出现没有冷、热等刺激就疼的自发症状,说明患牙的牙神经已经被感染,这样的牙在补之前,就必须要做牙髓治疗,将牙齿钻开,是活髓要将其失活,已经坏死的要将其取出,把牙根内或根尖下的炎症分泌物清除干净,待牙齿没有任何症状后,才能补上永久性的补牙材料,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次数。医院里常常见到一些患者曾在一些私人诊所补过的牙,因为,被感染的牙髓没有清除干净,就被很坚实的材料“盖”上,结果出现急性牙根炎,甚至根尖脓肿。有的患者疼得不能入睡觉,连吃几片止痛药也不管用,有的抱着水瓶子含着凉水也无济于事,其结果反而增加了痛苦,延长了治疗过程。因此,跑好几次医院进行治疗,不是医生小题大作,而是为了对患者负责,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前不久,一位老先生准备镶牙来该科就诊,经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张方明主任查看牙齿,发现老先生的牙既有牙齿缺失又有残根、龋齿,属于复杂牙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
    那么,什么是复杂牙病患者呢?专家介绍说,复杂牙患者通常是指那些牙齿发病率较高而又未经过系统治疗的患者,他们口腔中的龋齿很多,既有残根、残冠,又有牙齿缺失,牙周情况很差。有的人虽然进行过治疗,但不彻底或者旧病复发,还有的人曾经镶过牙,但假牙设计制作不合理,戴用不舒适、难以行使咀嚼功能等。这类患者在就诊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由于他们的口腔状况复杂,治疗难度大、诊疗周期长,常常需要口腔科内几个专业的医生协作治疗,而这些患者当他们想要彻底治疗牙病,到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就诊时,常常遇到挂错号、就诊次序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很多不便。所以,专家告戒这些牙病患者在治疗前应对以下问题有所了解,具体说就是:
    1.首先针对自己复杂的病情有决心进行全面、彻底的治疗,消除恐惧感。口腔科疾病的诊治特点就是医生操作时间长、复诊率高,而复杂牙病患者年久失修的牙齿在治疗方法与步骤上比普通患者只能更加复杂,没有治疗捷径可走。要想彻底治疗,节省时间,只有从制定合理、全面的治疗方案和正确的就诊次序上入手,病情越复杂耗时越长,在时间上应保证能与医生配合同时要与医生密切配合。
    2.治疗原则是治疗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口腔检查、由主管医生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治疗中合理地安排各个专业治疗步骤,有效地利用治疗时间,力争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果当遇到同时有几个治疗方案时,患者可以与医生协商选择。
    来口腔科镶牙次序一般是:(1)口腔修复科全面检查,制定治疗、修复方案;(2)口腔外科将该拔除的牙齿先拔除,因为从拔牙到最终镶牙需要三个月的拔牙窝愈合期,只有早拔才能早镶;(3)牙体牙髓科或牙周科彻底治疗可以保留但有问题的牙齿,这类牙齿余留的多,则治疗就复杂,这个阶段大约需要3个月内结束治疗;(4)口腔修复科拔牙三个月后,拔牙窝已完全长平,有问题的牙齿已完成治疗,为最终的镶牙创造好了相应的条件。复杂牙经过外科,牙周洁治,牙根根管治疗及修复等一系列复杂治疗技术,最终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要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口腔保健能力,口腔科专家建议,老年人要选择合乎口腔卫生要求的老人用或成人用保健牙刷,最好用含氟牙膏,可以预防根治龋齿,提倡除每天早晚刷牙外,每餐后用清水漱口是一种好习惯,但漱口不能代替刷牙,因为其达不到去除牙菌斑的作用。同时,老年人应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酒、不用牙齿开瓶盖、咬硬物等。老年人常常会因为戴义齿引起基牙的龋坏,应及时清洗,有病要及时治疗。老年人的自我口腔保健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保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基础。老年口腔卫生保健的目标为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维持最基本的口腔功能状态,尽可能康复口腔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巨变,尤其是老年人传统的健康观念已不能满足自身健康的需要,逐渐把健康的视线转向口腔,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将口腔健康危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