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什么是虫媒传染病?--夏季谨防蚊虫叮咬
“虫媒传染病”是由媒介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凡是能够传播疾病或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和鼠形动物(小型哺乳动物)统称为医学媒介生物,而“自然疫源性疾病”指的是:传染源为野生动物或由野生动物传染人、家畜、家禽,并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引起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一般在动物中传播,人进入该地区时,才会被感染。
虫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常见的媒介昆虫有蚊子、跳蚤、苍蝇、蠓类(俗称小咬)、螨类、臭虫、虱子、蟑螂、蚂蚁等。蚊类是虫媒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至1994年,全世界已在蚊体内分离到265种虫媒病毒。 近年来,蜱传播疾病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全世界已知蜱类1000余种,我国已发现120余种,各省、市、地区均有分布。蜱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因蜱种不同而异。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吸饱血、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蜱可传播多种疾病,但蜱传疾病极少发生“人传人”现象。 此外,由其它媒介生物,如:蚤类、蠓类、螨类等,传播的虫媒传染病也不容忽视。 几种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病变为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感染乙脑病毒的猪为主要传染源。蚊为传播媒介。夏秋季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主要表现是高热、剧烈头痛、神志障碍,严重病人可有昏迷、抽搐、呼吸衰竭,可因严重脑水肿及脑疝而死亡。 疟疾: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发冷、发热、贫血、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传播媒介是按蚊。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酸痛、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森林脑炎: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以吉林、黑龙江两省多见,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野生啮齿动物及鸟类是主要传染源,蜱为传播媒介。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本病除经蜱传播外,羊血经皮肤伤口及医务人员接触急性期病人新鲜血液后,也可感染发病。在我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4-5月份,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出血、低血压休克等为特征。 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有该病流行。 莱姆病:我国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它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症性多系统损害,除慢性游走性红斑和关节炎外,还常伴有心脏损害和神经系统受累等症状。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Q热:病原体为贝氏立克次体。本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常在野生动物(啮齿类)与家畜之间传播流行,牛、羊为人体Q热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由呼吸道吸入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及蜱的叮咬、粪便污染伤口而感染。主要症状有畏寒、发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可发生肺炎及胸膜炎,部分病人还可发生肝炎、心内膜炎、心肌炎、血栓性脉管炎、关节炎、震颤性麻痹等。 细菌性疾病: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虫热等。 粒细胞无形体病:蜱会传播一种“吞噬细胞无形体”,它会使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医学界将这种病称为“无形体病”。我国最早是在安徽芜湖发现了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此后,在湖北、浙江、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发病报道。 新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其引发的疾病被称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该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鼠、鹿、牛、羊等野生和家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其它病毒:其它需要关注的还有跳蚤可传播鼠疫、鼠型伤寒等疾病,螨可传播恙虫病等。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