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

颈动脉斑块剥脱——预防中风的“超级武器”
日期:2010年07月29日           来源:北京积水潭医院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长期以来,人们对脑血管疾病关注的重点多放在发生中风后的治疗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则是把关注的重点前移,即更注意中风发生前的预防。预防缺血性脑中风一般可采用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如果确定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有内膜斑块和溃疡,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应考虑采取外科治疗,消除堵塞血管的“垃圾”,使血管得以疏通,脑供血得以改善,并切断栓子产生的来源。如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脑梗死等临床症状,即使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70%,也应考虑外科治疗。
  20世纪50年代,医学专家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以预防脑梗死。此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就成为预防脑梗死的一种标准手术,现在这一手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手术要求暴露颈侧部,暂时夹闭颈动脉远端和近端,然后切开颈动脉,清除堵塞血管的“垃圾”,使颈动脉内壁光滑、内径恢复正常大小。由于切除了增厚的动脉内膜和粥样硬化斑块,使脑血管得以疏通,脑供血得以改善,同时也切断了栓子产生的来源。目前,在欧美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成为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常规治疗方法,全美每年约15万人接受这种手术。欧美在80年代开展的两项大规模实验对照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降低70%以上有症状狭窄和男性60%以上无症状狭窄患者中风的危险性,颈动脉狭窄70%以上的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后,发生中风的比例比单纯药物预防下降了约2/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此项手术尚未广泛开展,仅有几家较大医院有病例报告,但数量还不多,其中原因与我国医疗水平的普及程度较低、筛选出的患者较少、患者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认识不足有关;另外,医生自身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性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影响我国未能广泛开展这项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学专家呼吁,应加大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向患者清楚告知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尽早清除颈动脉血管内的“垃圾”,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以免在出现严重脑中风后才来就医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中风后的内科治疗固然重要,但是预防中风才是重中之重。笔者近期与德国专家交流后方知近年来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普查工作在德国已进入社区,60岁以上人群常规彩超检查使得中风率下降50%以上。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普及颈动脉狭窄知识及进行筛查迫在眉睫。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