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贴士

家庭常用药物 剂型须“对路”
日期:2013年01月16日           来源:北京天坛医院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隆冬时节,神经内科、内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各科病人明显增多。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在门诊大厅设立了药师咨询台,安装了我国首台“安全用药提示自助查询机”,前来咨询的患者应接不暇,很多患者和家属纷纷咨询一些家庭常用药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记者采访了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主任药师,介绍家庭常用各种剂型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提示剂型要“对路”。

药物剂型多种多样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到的药物各式各样,有的是需要口服的药片,有的是需要喝的药水,有的则需要注射,还有的是需要涂抹在皮肤表面。任何药物在供给患者使用前,都必须制成适合应用的形式,这种形式就称为药物的剂型。

常用的药物剂型有以下几种:片剂(口腔片、含片、咀嚼片、泡

腾片)、胶囊剂(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软膏剂、硬膏剂(

膏药)、栓剂、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糖浆剂、洗剂、合剂、口

服液、颗粒剂、注射液、注射用粉末、气雾剂、粉吸入剂、喷雾剂等。

                        胰岛素剂量不可自行调整

绝大多数注射剂都是在医生和护士的操作下使用,因此剂量、用

法都有人把关。但是胰岛素这一特殊的注射剂,常常需要糖尿病患者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剂量的确定和调整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患者不可自行调整用量。为了避免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患者必须保持每天规律、定量、定时的饮食习惯,并坚持正常、规律

的活动。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尽可能放在温度2℃至8℃的冷藏室储存,但在注射前,最好先放在常温下30分钟让胰岛素回暖,这样可以减少注射时的不舒适感。

                         眼药滴在下穹隆处

    冬季风寒物燥,人们外出容易迎风流泪;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很多家庭开足暖气的同时还需要用暖风或空调,干燥的环境使人的眼睛感动干涩难忍;现代都市人工作忙碌,需要经常要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即使不患有其他眼疾,也容易出现眼睛疲劳、视力减弱、视野模糊等症状,这些情况都需要使用一些缓解眼部疲劳和针对性治疗的眼用制剂。

点眼药前,首先要把双手清洗干净。可以采取坐位或半仰卧在床上,头稍后仰,眼视头顶方向,轻轻将下眼睑提起,使眼球与下眼皮之间形成一袋状(称下穹隆)。点药时注意,眼药瓶垂直向下,距离眼睛2~3厘米,将药水滴入袋内,不能直接滴在角膜上,然后轻轻闭上眼睛2~3分钟,同时压迫泪囊部(在靠近鼻梁的眼角内),让药液在结膜囊内弥散,这样才能使药效充分发挥。

                           皮肤用药前先清洗

冬季寒冷,也是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通常需要局部用药。皮肤用药前,首先要清洗患部,如果有痂皮,应先消毒并用食物油软化后拭去;对脓性分泌物多的患处,应先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再涂药;皮损处若有直径大于0.5厘米的水疱,要以消毒空针筒抽出内容物,并保留疱壁;有毛发的部位用药前,应先剃去毛发,然后再上药。

皮肤病用药的时间和次数也有讲究。药水和洗剂,因为易挥发而

使疗效降低,因此用药次数要相对多一些。混悬剂,用前应先摇匀,一日涂多次。酊剂、软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一次即可。

皮肤病药物对贮存条件也有要求。含凡士林的软膏、乳膏受温度

影响较大,贮存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会发生有效成分的迁

移,温度过低会使软膏的涂展性下降,因此通常放冰箱冷藏。含有机

溶剂的药水,要注意瓶塞的密闭,否则溶剂挥发后会析出结晶。

                        正确服药有讲究

很多人认为吃药是最普通、最简单的事,实际上,吃药也很有讲究。对于所有药物中,80%以上是口服剂型,也应该是作为首选的剂型。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洗净双手,倒一杯200ml左右的温开水,先喝一口水,润润喉咙和食管,然后把药含入口中,再抿一口水,将头向后一仰,把药与水同时咽下,紧接着将剩余的水喝完。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一分钟,以便药物完全进入胃里。

吃药时切忌干吞药片,或者只喝一口水送服药片,躺在床上吃药

或者吃完药后马上躺下也不对。服药时不喝水,或者喝水太少,亦或

刚吃完药就躺下,这样会使刚服下的药片粘在食管上,有些药的刺激

性很强,会导致食管炎症、溃疡,甚至穿孔。对于卧床的患者应该选择半卧位服药。

大多数口服药物,饭后服用即可。但是,抗酸药及治疗胃炎的药物,如氢氧化铝、胶体果胶铋,以及胃肠解痉药(胃复安)和胃动力药(吗叮啉)等需要在饭前服用,可增强疗效。另外,降糖药拜唐平,与第一口饭一起嚼碎服用,才能更好地降低血糖;胰酶、乳酶生在餐中服促消化的作用强;降血脂药立普妥,餐中服用吸收好;降压药达利全,餐中服用吸收慢,可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