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听见人们说:“补肾,吃点儿六味地黄丸吧”。其实,六味地黄丸的本事远不止于此;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六味地黄丸。
小小六味地黄丸问世已经八百多年了,治疗过古今中外不计其数的病人。六味地黄丸是宋代著名医学家钱乙创制的一张方子,由地黄、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山药组成。钱先生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化裁,制成治疗小儿发育迟缓,“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的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的前身。它不仅治疗小儿有效,成人肾虚用后效果也很好。后世医家又不断扩展六味地黄丸的适用范围,衍化出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等新的方剂,六味地黄丸有了新的兄弟姐妹,六味地黄丸们的力量增加了。中医肾虚有多种要辩证。
中医脏腑学说中的肾,不能简单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肾脏,它既包括肾脏及其功能,还涵盖了一些博大精深的中医思想,如“肾藏精”、“肾主骨”、“精化血”、“肾主水”、“肾开窍于耳”等,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涉及遗传、骨代谢、造血功能、水液代谢、听力问题等。凡是这些组织或功能出现异常,中医都可以从肾入手治疗。
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健康时,各脏腑协同,完成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生病时,脏腑之间相互补偿以求平衡;当超过补偿能力,各脏腑也会相互影响。比如肾虚还可能伴有心、肝、脾、肺的失调。
中医的肾虚,包括了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等多种,表现各不相同。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等。肾阳虚表现为:腰膝冷痛、头晕乏力、畏寒、手足不温、小便频数、大便稀溏。中医大夫常说:“有是证,用是药”,就是说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证候,就可以用相同的方药来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三补三泻”扶正祛邪。
六味地黄丸的特长是滋补肾阴,治疗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配伍严谨,有“三补三泻”之说:熟地甘温滋补肾阴,山萸肉酸温养肝益肾,山药甘平健脾益肾,称为“三补”。另外三味药茯苓、泽泻、丹皮“泻中寓补”。全方以补为主,补泻并用,既可以防止补药过于集中,产生滋腻的副作用,又在扶正的同时兼顾祛邪。
医常把六味地黄丸“随证化裁加味”。杞菊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头晕耳鸣、目涩羞明。麦味地黄丸适用于肺肾阴虚、潮热干咳、口燥咽干。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火旺、心烦躁热、手足心热,盗汗(睡眠中出汗)遗精等。药证不符非但无效,可能有害。
说到这里,您可能明白了,六味地黄丸及其“兄弟姐妹”适合肾阴虚的患者服用,兼顾其他病人。具体每位患者属于什么证候,还应请中医大夫为您望、闻、问、切作出判断。千万不要以为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就把六味地黄丸当作营养品,随意服用,如果证候不符,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有的病人是由于秋冬之际感受燥邪,引起咳嗽少痰,病初起本该清热肃肺、润燥化痰,但是看到说明书上麦味地黄丸治疗干咳,就自作主张服用,结果病程迁延多日不愈,犯了原则性错误。
人以为中药平和,是天然药物,可以长期随意服用,有的人甚至一服经年。这是错误的!中药有严格的适应证,药证不符,非但无效,还可能有害。所以要用好、用对六味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