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骨密度的数值该如何解读
某天,两位患者各拿着骨密度报告单走进诊室,问医生:“大夫,我们俩的骨密度数值该怎么看,我的髋骨密度比她数值多,她的腕部骨密度数值比我小,到底谁骨质疏松重啊?到底谁容易骨折啊?” 其实,在骨科临床上许多骨质疏松患者面对骨密度检测报告,都会有一头雾水的感觉——一大堆英文字母加一大堆数字,找个医生分析一下固然好,但如果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医生,自己该怎么看呢。的确,如果是血糖、血脂这类检查,患者自己对照着数值是高是低,一目了然,但是对骨密度结果来讲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般来讲,个体骨密度测量后往往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对照组以及同性别、同种族年轻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这些值或用百分比,或用标准差表示,即Z值或T值。 举例来说吧,对一位65岁的汉族老太太骨密度Z值就是,对于所有65岁的汉族老太太进行分组并得出数值,这位患者相对于全体65岁的老太太而言,处于什么样的骨密度状态。由于老年人骨质均处于丢失状态,所以Z值正常并不能表明完全没有问题。例如,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 而T值就相对更有意义,一位65岁的汉族老太太骨密度T值就是,将病人的骨密度与所有汉族女性青年的骨密度参考值进行比较。当个体骨密度值T值在-1.OSD与-2.5SD之间时,被诊断为有较低的骨矿和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而个体骨密度值T值低于-2.5SD时将被诊断为骨质疏松。 对于有些患者经常提及的,是否经过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后,骨密度的数值会有所改变,笔者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而不是骨密度数值的增加与否,而且骨密度的改善不能说明绝对不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