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星期六
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成功举办北京地区首次心死亡捐献圆桌会议
12月9日下午,北京地区首次心死亡捐献(DCD)圆桌会议成功地在北京朝阳医院顺利召开,来自卫生部、全国红十字总会、北京红十字会以及全国各地的近30位移植专家参与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佑安医院院长、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宁教授和泌尿外科张小东教授担任主席,北京朝阳医院领导侯生才付院长致开幕词。
器官来源短缺是目前困扰中国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每年有约150万人次需要器官移植,然而每年最多只有约1万人次最终接受了移植手术,很多患者在等待器官的过程中死亡。目前,心死亡捐献已成为缓解我国器官来源匮乏的理想方法。按照国际DCD分类标准,属于心死亡供体的有:入院前已经宣告死亡,但时间不超过45分钟;于医院外发生心脏停搏,急诊入院后经心肺复苏10分钟无效,宣告死亡;受到严重的不可救治性损伤,通常为毁灭性脑外伤,但还没有完全达到或完全满足脑死亡的全套医学标准,同时生前有意愿捐献器官,经家属主动要求或同意,在ICU中有计划地撤除生命支持和治疗,主要手段为终止呼吸机人工通气给氧,使心脏缺氧而停搏及残余脑细胞彻底失活,等待死亡的发生。由于受“皮肤发毛,受之父母”的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对去世后捐献器官难以接受,且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人体器官捐献、分配和管理体系,也制约了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促进器官捐献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卫生部已于2010年在全国10个省份开展了有关DCD的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33例成功捐献案例。今年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和肝胆外科在急诊外科、神经外科等科室的大力配合下,在北京地区率先完成了来自DCD供体的4例肾移植和1例肝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 我国的DCD工作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的领导和参与下,在国内同行的努力下,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促进DCD工作在全国和北京地区的开展,本次会议不仅邀请了部分国内已经开展DCD工作并取得成功经验的专家参加,同时,组委会还特意邀请了在国际上开展DCD工作久负盛名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Campistol教授介绍了西班牙器官捐献的流程和经验。会议重点讨论了器官捐献伦理要点、器官劝捐法律准则、器官保护、器官可用性评价、DCD器官移植的术后处理及预后评估等。在长达4个多小时的学术活动中,会场秩序井然,中外专家与参会代表就诸多议题进行了激烈深入的讨论,分享了各自中心开展DCD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欢迎。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