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用心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孕妇顺利产婴
日期:2011年07月04日           来源:北京航天中心医院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2011年6月21日,航天中心医院妇产科收住了一名28岁患有先天性心房间隔缺损足月待产的孕妇,检查发现孕妇的右心明显扩大,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扩张。
    妇产科高度重视,吴美艳主任亲自组织科内讨论,根据病人的病情制定了周密的分娩计划,决定实施剖宫产手术娩出胎儿。但即使是剖宫产手术,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产妇仍然存在着生命危险,主要风险是胎儿娩出后母体回心血流量迅速增加导致产妇心脏功能衰竭,产后72小时左右风险将达到最高峰,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后果严重,可能危及产妇的生命。这对手术麻醉、术中术后心脏功能检测、监护处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保障安全,妇产科向医务部提出组织全院会诊的申请,麻醉科杨占民主任、心脏中心靳维华主任、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王旭东主任参加了会诊,三位专家到床边访视病人,仔细查体、分析检查、检验数据,认为肺动脉压由孕早期的43mmHg上升到此次入院前的73mmHg,已属重度肺动脉压高。专家们制定了术中减缓回心血量、放置漂浮导管检测肺动脉压、有创动脉压监测等一系列监测方案和抢救预案。
    为确保母婴安全,医务部与心脏病专科安贞医院医务部取得联系,23日,安贞医院医务部委托本院麻醉科、妇产科、心脏监护病房的专家到我院进一步会诊,安贞医院三位专家对患者的诊断和风险评估与我院专家的意见一致,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围手术期救治方案。手术定在下午进行,当天正赶上北京近年来特大暴雨的来临,为防止雷电导致手术室供电线路故障,手术室张梅护士长联系物业请来两名电工师傅待命,全力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下午,窗外,阴云密布,雷声大震;室内,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抢救车、心电除颤仪、新生儿抢救用物准备在位……一切准备就绪。15:50产妇被推入手术室,此时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测,有创动脉压监测,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楔压,严格控制入量,双下肢止血带控制回心血量……麻醉和手术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产科副主任医师郭艳军医生亲自主刀,杨艳青、高丽欣医生密切配合,手术稳、准、轻、快, 17:22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胎儿娩出,此时产妇的肺动脉压达100mmHg,按着术前讨论意见,及时给予积极的药物处理,降低了血管的压力,确保了产妇扩大的心脏不发生衰竭,产妇顺利度过手术关,助产士熟练的进行新生儿脐带处理,早早就守在旁边的儿科医生为新生儿仔细的查体,术后按计划将产妇转入重症监护室。
    截止发稿前,产妇已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王旭东主任和董京文护士长带领的团队精心治疗护理下,顺利地度过了产后72小时的危险期,转入产科普通病房。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