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星期二
奇迹---生命的复苏
同时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次接到病危通知书,心脏骤停40多分钟……王锡春老人没有想到,在几次经历生与死的较量后,自己又活了过来,而且恢复得挺好。面对记者,62岁的他激动得泪流满面:“没有北医三院,没有心外科的大夫,我就没命了呀。”
当在病房问起王锡春老人的情况时,不管是医生、护士、病友,还是王先生的家人,大家都会用上一个词:“奇迹”。 入院当天接到病危通知书 身体一向很好,“之前连感冒药都没怎么吃过”的王先生,因胸闷、憋气于今年大年初三住进了当地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被确诊为主动脉瓣狭窄和冠心病,需要同时接受主动脉瓣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但在当地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直至每晚都不能平卧,只能苦坐终夜。当地医生建议,赶快到北京治疗。 在北京一没朋友,二没熟人,王先生一家焦急万分。女儿王华通过网络查到,北医三院心脏外科主任万峰被称作“跳动心脏外科的先锋”,于是马上和万主任的助手赵鸿大夫取得了联系。 3月4日,缺乏医学知识、不知病情严重的女儿女婿自己驾车,带着王先生从河南来到北京。经过整晚的奔波劳碌,王先生的体力严重透支,病情又加重不少,当他在家人的搀扶下走到心脏外科时,已经是脸色苍白,嘴唇发青,呼吸特别困难。赵鸿大夫马上进行了询问和检查,发现王先生身体状况极差,当天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并告知家属,患者虽已具备急诊手术的指征,但当时已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如不经过规范的抗心衰治疗,急诊手术也极其危险;因此,决定先行药物调理,择期再进行手术。当天晚上,王先生因肺水肿不能躺卧,只能坐在床上大口喘气,一晚上都没睡觉。王先生的女儿说,“临近几个病室的病人都能听到他的喘声”。 3月5日,星期六,放心不下王先生,赵大夫又来到病房,并及时安排王先生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 体外按压40多分钟起死回生 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王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胸闷、憋气消弭无形,饭也能吃得下,精神好转了许多,本拟转过周末就可以手术。他却在3月12日凌晨2时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险境——心跳骤停。没有了心跳,失去了知觉,手足厥冷,瞳孔放大,当时的值班医生崔仲奇立即对病人进行胸外按压。 10分钟,20分钟,零晨近3点,崔大夫在精疲力竭的心外按压过程中选择了坚持;40分钟过去了,他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希望,王先生的心脏又缓缓恢复了跳动。闻讯疯狂跑到医院的女儿从门外见证了大夫们紧急抢救父亲的过程,当听到大夫们告诉她父亲病情暂时稳定下来后,一下子都虚脱了。 据赵鸿大夫介绍,主动脉瓣狭窄以猝死率高而著称,已出现症状的患者,猝死率可高达20%;业已发生过心力衰竭的病人,平均生存时间仅1.5~2年。一旦心跳骤停,复苏机会微乎其微。王先生能起死回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在赵大夫15年的执业生涯里,这也是极为罕见的。 急诊手术获新生 复苏成功,患者却远未脱离险境。为了维持最基础的血压,不得不使用超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即使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这样强力的辅助循环装置,病情仍无法稳定;内环境的紊乱和少尿等并发症接踵而至。王先生仍然身陷险境。12日清晨,从家中赶来的赵鸿大夫拨通了万峰主任和解基严副主任的电话,领导的指示坚定了赵大夫的决心,他随即告知家属,必须马上手术。但此时手术,风险极大,用九死一生形容也不为过。 急诊手术,对一例心跳骤停、已经出现严重心衰、肾衰的患者同时实施主动脉瓣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赵大夫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术中探查所见证实了术前的预测,患者的主动脉瓣已严重钙化,坚硬如石,瓣口明显缩小,形如鱼口;切除主动脉瓣,甚至动用了咬骨钳。手术历时7个小时,一直持续到深夜11点。下台后的赵大夫告知家属,手术进展顺利,换瓣和搭桥都已实施,——但是,现在还远不能说患者已脱离了危险。 担心王先生病情恶化,赵鸿大夫在术后并没有回家,而是一直留守在医院。心脏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均出现,严重的低心排,肾功能衰竭导致无尿,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凡此种种纷至沓来,一一考验着医生的神经和患者的生命力。一时间,呼吸机、IABP、持续静静脉血滤(CVVH),加上肾上腺素、硝普钠等多达十几个输液泵,环俟床旁。王先生很早就恢复了神智,他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着躯体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孤独,感受身上插着近十根各种导管,身边忙碌的医护人员,和堆满四周的无数大小机器,也感受到周身管道日渐减少,机器渐渐撤去,和医护人员日渐轻松的表情。经过18个紧张忙碌的日夜,王先生终于离开ICU,转到了普通病房,4天后,取下身上所有的管子,开始下床走动。病友们得知王先生回来,一批批地来看望他,都说老王捡到了一条命。一个病友对王先生说:“你们来这算是来对了,这个医院专治那些别的医院治不了的、严重的病人,这个万主任是很厉害的,来这就不用害怕了。” 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眼里,不管是在心脏外科,还是在ICU,医生、护士都是把微笑写在脸上,给人鼓励,温暖人心。“有了他们耐心的话语,有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有了他们的尽心、尽力、尽职,我爸爸才能在短期内转危为安”,王华这样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王先生各项检查指标都达到了正常值,能吃能睡,来时的不适症状全部消失,并于4月25日痊愈出院。出院之前,他和家人留下感谢信,感谢医院的救命之恩和在医院得到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信最后写道:“…..尊敬的院长,我们作为病人和家属,只想把自己亲身感受告诉您,让您也感受您领导的团队有多么优秀,望您对优秀的人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励,真心希望这样的团队越来越多,使我们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温暖,在当今社会他们的这种服务意识真是太难能可贵了。”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