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
创新胸痛救治流程 构筑生命绿色通道
2010年6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的新闻发布会在国宾酒店举行。我院院长王杉教授、党委书记陈红教授、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教授,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处巴纪兴处长,北京999急救中心李立兵院长等领导出席了发布会。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到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由于ACS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成为急性胸痛患者需要鉴别诊断的主要疾病。 心脏中心胡大一主任着重介绍:“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死亡、致残和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冠心病,特别是由冠心病病谱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STEMI)构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是及时、正确的治疗,最大程度减少或完全避免以后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STEMI一旦发生,从起病到正确干预的时间与心肌坏死的面积、并发症和生存率直接相关。在起病后70分钟内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是1-2%,而在6小时内接受治疗患者的病死率为6%,对UA和NSTEMI患者,早期积极的抗血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可以避免大面积的心肌坏死。对ACS患者,特别是“命系分秒”的STEMI患者,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1999年在全国首家开展了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当前该项治疗已作为急性心梗常规工作,介入医生24小时轮流值班,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真正实现了“生命的绿色通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后,将通过各相关学科的合作,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并采取恰当有效的分类治疗手段,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国外经验显示,通过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胸痛中心能提供更快、更准确的胸痛患者评估,提升救治成功率,减少医疗费用。 正如王杉院长在讲话中强调,胸痛中心将通过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等多学科合作,对急性胸痛患者实现科学评估,分类治疗,早期快速应对,优化资源利用,以提高致命性胸痛疾病抢救成功率。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