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微创手术:最小创伤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
日期:2010年01月28日           来源:北京天坛医院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近百年,国际神经外科发展经历“经典-显微-微创”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进入微创神经外科阶段。微创神经外科理念是,以最小创伤性操作处理病灶,最大限度保护或恢复神经功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在国内率先建立以“脑病灶解剖与脑认知功能精确定位系统”和“脑认知功能保护预警系统”为基础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主任赵继宗教授领导的这一研究项目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研究项目承担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微创神经外科手术计划》,建立3个微创神经外科中心,推广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和理念。全国已有51家医院实施神经导航手术3498例,65家实施微骨窗手术4211例;110家医院实施导航手术7530例;43家医院术中电生理监测。在世界神经外科(WFNS)等国际会议报告我国微创神经外科技术。项目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技术推广研究》,组织全国135家医院推广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手术死亡率从30%降至19.3%,人均医疗费下降7981元(35.4%),2006至2008年统计脑出血微创手术已达1.5万例。在2009年第77届全美神经外科大会,赵继宗教授代表中国神经外科医生作的题为《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学术报告获得国际论文奖。
    播音停顿、开车跑偏  微创手术后重返工作岗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位播音员,在一次重要的广播中,停顿了几秒钟,受到了批评。后来,有几次开车,车靠向马路牙子,自己却不知道。经过检查,确诊是癫痫发作的结果,原因是他的大脑左侧颞叶语言中枢长了一个1个多厘米的海绵状血管瘤。这个小血管瘤埋得很深,找起来很麻烦,以前传统手术很可能造成失语,就会断送他所钟爱的播音事业。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地采用微骨孔开颅手术入路,导航技术精确定位,手术后他完全康复,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重返播音岗位。
    山西大学生晓霞,寒假期间,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到当地医院就诊,做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需开颅手术治疗。晓霞的家人百般焦急,慕名到天坛医院求医。在进行常规手术检查期间,晓霞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头痛、呕吐激烈,并出现右侧瞳孔撒大、昏迷等脑疝症状。赵继宗教授立即在微创手术下,为晓霞在全麻下做了右额颞开颅脑内血肿清创术及畸形血管切除术,清除了颅脑内血肿,并根治了病灶。由于处理及时得当,术后晓霞的病情很快恢复,术后不到两周,晓霞病情痊愈出院,并能重返校园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谈到晓霞的病情,赵继宗教授感慨地介绍,晓霞的病情之所以恢复得如此满意,是医护人员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及时果断地实行手术治疗。像晓霞同学这样的病例,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没有住进神经外科病房,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后很可能造成偏瘫、植物状态甚至死亡。
    过去病人一听到经典的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就会产生恐惧感,因为要打开“天灵盖”。这是由于常规开颅骨瓣直径要6至7个厘米,手术后在头上落下很大疤痕。而微骨孔手术切口,仅需打开3至4厘米的切口,有的甚至和锁孔一样大小,并且隐藏在眉毛或头发里,手术后看不出来。更重要的是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损伤小,手术后不给病人留下后遗症。但是,在锁孔般的手术野内手术,一旦发生出血,危险性很大,对手术医师的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
   突然头痛、意识丧失  规范化治疗清除颅内血肿
    24岁的香港籍学生小林,是中国某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在校舍上网时,突然一阵眩晕和剧烈的头痛袭来,他感觉不好,就跑下楼呼叫同学护送他去大学附近一家区级医院。在乘出租车的路上,小林开始呕吐,随即意识丧失,昏死过去。头部CT影像显示,小林左额部脑内有一大块血肿,并破入脑室。由于病情十分危重,医院建议转院接受开颅治疗。小林被救护车送到天坛医院急诊室。当时他高烧达39℃,呼吸短促,深度昏迷,瞳孔光反应消失,四肢屈曲,生命垂危,急诊科医师立刻将其收入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病区。
    赵继宗教授组织专家进行了会诊,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认为,小林急性脑出血很可能因先天性的脑内畸形血管团破裂所致,必须立刻排查。否则,患者一旦再次出血,就将失去最后的救治机会。但是,眼下患者昏迷不醒,且病因及病灶不明,特别是血压、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都不稳定,还不能完成正常的检查。经过周密考虑,决定先行侧脑室引流术,迅速降低颅压,待病情稳定后再做开颅手术。
    穿刺手术非常成功,但是由于小林发病急,脑内出血量多,虽得到及时救治,但病情仍持续危重。住院期间,血小板急剧下降、凝血功能障碍、呼吸衰竭、高热不退、癫痫大发作等致命险情不断袭来,医护人员凭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又一次次地将他从死神手中挽救回来。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小林的病情日趋稳定,意识有所恢复,原发出血基本吸收,专家决定为他实施手术治疗。
    赵继宗教授与助手密切配合,成功为小林手术,术后昏迷两个多月的小林在众人的期盼中终于睁开了眼睛,并且开口说话了。见此情景,小林的父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操着浓浓的乡音激动地对记者说,“是北京天坛医院高超的医术救了我儿子的命,我们全家万分感谢祖国大陆!”
    我国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中风病人的21%~48%,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首位,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每年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的病人120万,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严重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是预后最差的脑卒中类型,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
    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目的是减轻占位效应,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阻断血肿释放中毒性物质,从而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但是外科手术在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差异很大,在美国手术治疗者仅占20%,而德国和日本则超过50%。
    赵继宗教授牵头的课题组承担的“十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推广研究》,该项目是解放后我国首次大规模推广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外科临床治疗多中心大样本单盲临床病例对照临床研究。1999年来自全国135家医院神经外科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后死亡率高达33%~53%,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由赵继宗教授牵头,组织全国135家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多中心单盲临床病例对照试验。经过为期五年的探索和研究,赵继宗教授及全体项目参与者不仅出色完成了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技术的推广、病人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而且让更多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在突发高血压脑出血后能够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