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市民走进回龙观医院体验精神科医务人员一日工作
日期:2009年08月25日           来源:回龙观医院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8月20日上午,北京回龙观医院迎来了9位参加体验医院工作一日的市民代表,市民们走进回龙观医院近距离与精神障碍患者接触,真正体验了精神科医务人员的工作。这也是回龙观医院第一次向广大公众对外开放,让市民了解精神疾病的救治。 

    医院看不到铁窗、医务人员手里没有电棒

    上午8时30分,9位市民代表到达医院。为了有利于市民体验,医院把9名市民代表分成三个组,分别来到医院门诊、病房、康复治疗区、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部门体验。大家的共同感受是:医院看不到铁窗,医务人员手里没有电棒。市民张女士说:原来在电影中看到的精神病医院与现实中的精神病医院一点儿都不一样,医院绿树成荫,病房宽敞明亮、医务人员和蔼可亲,患者也不向想象当中的那样可怕。  

    医务人员不仅工作高风险、工作强度还很大

    当市民来到医院门诊,看到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30余年,却被冲动的精神病人在2003年用刀扎瞎右眼的李京陆医生正在给患者看病时,大家都为之感动。当得知医院的医务人员每年受到精神病人的抓伤、咬伤等事件达50多起时,市民为医务人员竖起大拇指。在酒依赖病房,市民苑菁看到一位年轻的医生忙碌的身影,“她昨天晚上值夜班,一宿收了四个新入院的病人,到现在还没有时间休息一会儿”,当得知这里的医生每人要负责20余名患者,每天不能按点儿下班时,市民们感到:想不到精神科医生工作强度也这样大!    

    精神科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让患者回归社会

    农学院的杨静老师和另外几名市民在医务科王绍礼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康复科行为治疗区,在那里看到精神病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书法、绘画、舞蹈、和陶艺治疗,大家处于好奇,有的市民拿起了画笔与精神病患者共同作画;还有的市民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跟患者一起跳起了“扇子舞”。患者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整个病房充满着温馨与和谐。患者老冯说,他得了精神疾病,在社会上备受歧视,只有到了回龙观医院才感受到温暖,只有跟其他患者在一起,彼此没有了歧视。“尤其是医生、护士对我们更像是亲人,他们不仅给我们治疗疾病,还为我们治疗受伤的心灵。”随后,市民们还参观了医院为广大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创建职业康复基地——“患者小卖部”、“周间病房”、“患者熨烫工作间”以及“患者厨房”,参加体验的市民还学着治疗师在厨房跟患者共同炒菜、做饭。走出精神康复病区时,市民告诉记者,他们非常高兴选择了体验回龙观医院。“他们愿意成为志愿者,经常来医院和患者在一起,让他们在没有歧视、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得到治疗,并且向社会呼吁关注精神健康、关爱精神病患者。”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接线员的压力太大

    市民中有一名大学生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接线员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当他来到接线员的坐席旁立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得知这条8008101117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已经解救了4000余名高风险的来电患者时,这名大学生从心里对接线员感到由衷的敬佩。干预热线的督导赵秀琴对体验的市民说:我们不仅用电话挽救生命,还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营救,说着,就把接线员孟梅叫到身边,让她为体验者讲述着发生在4月份的一起现场营救的案例,市民们一边听着,一边皱起了眉头,说: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接线员的责任和压力非常大! 
 

    科研医生承担着精神疾病发病机理与转归的责任

    市民张女士跟随引导员来到医院精神医学研究中心,这里的科研医生正忙于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据研究人员介绍,该中心主要负责常见精神疾病发病、治疗机制研究和新治疗方法的探索,寻找精神疾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整个中心的工作采用目前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精神疾病的诊断、防治体系,最大限度促进病人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研究中心的李英丽副主任告诉大家,科研医生没有固定的双休息日,如果课题要求比较紧,科研人员会24小时连轴转。 

    9位市民体验完毕后,医院组织了座谈,体验者黄女士说:“通过半天的体验活动,感受到精神病医院的医务人员太不容易,这个职业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活动搞得好,让我们能够换位思考,回龙观医院作为精神病病专科医院,医务人员不仅仅治病救人,而且还承担着稳定社会的责任,我们向广大精神卫生医务工作者致敬。 

    这次活动,回龙观医院给与了高度重视,院长杨甫德在座谈会上向市民们表示感谢,为了不断改进医院工作,回龙观医院向9位市民颁发了“回龙观医院社会监督员证书”,真诚邀请这些市民作为回龙观医院的服务监督员,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使医院以更高的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为共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努力。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