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天坛医院成功实施首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日前,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顺利实施了首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接受介入治疗的是一位58岁女性患者,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即房间隔缺损多年,近日因心悸反复发作就诊我院。住院期间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患者轻度肺动脉高压,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16毫米,临床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为避免将来发展为严重肺动脉高压而失去治疗机会,心血管内科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治小组仔细复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认为该患者有介入治疗指征,决定对患者进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手术在导管手术部X线导引下置入20毫米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术中复查心脏彩超,心房未见跨隔血流信号,手术成功。整个手术过程包括右心导管检查用时约30分钟,术后患者无任何不适,第2天即下床活动,介入封堵手术成功。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是经皮穿刺股静脉,将特制的“伞”型封堵器经输送鞘管置入房间隔缺损处,阻断血液从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恢复正常血液循环。手术所采用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织而成的自膨性双伞结构,双伞盘间有一短的腰部连接,腰部直径与房间隔缺损大小一致,并且封堵器植入心脏3个月后内皮细胞完全将封堵器覆盖,从而达到完全封闭房间隔缺损口的目的。与传统心脏外科治疗相比,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具有创伤小、不开刀、不留疤痕、不影响美观,同时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较低,而且不需全麻、不需体外循环及输血,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应用于临床。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