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星期一
心怀大局 求索人生——王海燕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举行
6月23日,在北大医院肾脏病专业建立60年暨王海燕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肾脏病学者代表出席了大会,回顾了近年来北大医院肾脏病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王海燕教授对北大医院肾脏病专业在学科建设、医疗服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国际交流等工作中为推动中国肾脏病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探讨其学术思想对于未来肾脏病学发展的意义。 北大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张宏教授以自己事业上诸多的“第一次”为例,谈到了王海燕教授对科室人才培养、对研究课题(如IgA肾病)的选择、设计与推进、对学科发展规划的影响,她以一曲《You raise me up》表达了对王海燕教授和肾科前辈的敬爱之情,感谢他们为后来者创建了一个平等、民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平台,树立了心怀天下、淡泊名利、守信负责的学术作风,建设了开放民主、坚持不懈、严谨求真的学术氛围,她表示将不负前辈的期望,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北大医院肾脏内科主任赵明辉教授则从肾内科发展的角度总结了王海燕教授的学术贡献。在她的带领下,近三十年来,北大医院肾脏内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学科体系,培养出了水平一流、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了有效的临床资源库,奠定了开展转化医学研究的基础;影响、推动、引领了全国肾脏病学的发展。他将王海燕教授的学术思想概括为:学术民主,严谨求实,尊老扶幼,甘于奉献,放眼世界,勇攀高峰,艰苦奋斗,居安思危。赵明辉教授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积极反响。 北大医院肾脏内科李晓玫教授回忆了王海燕教授和她一起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实验开展科研工作时的场景,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是王海燕教授建设与发展学科的重要部分;王海燕教授和她讨论如何做一个学科带头人、如何以开放和求实的心态对待兄弟单位之间的竞争和协作的内容更是对她本人带团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梅教授回忆了和王海燕教授一起学习、工作的点滴,正直磊落的为人,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王海燕教授的人格魅力,她创造的民主开放、平等自由的氛围和文化让团队中的人才都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的成长环境,而她宽广的心胸和前瞻性的眼光也在推动着后辈的成长。 人才是学术发展的根本保障,青年人的成长与成熟正是学科未来发展的希望。北大医院肾脏内科各位中青年医师在一段视频里集体“亮相”,谈到了王海燕教授在青年人成长中亦师亦母、不遗余力的帮助,在树立理想、认真督促、严格要求、激发创造性、培养独立性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加快了青年骨干的成长。 作为肾脏内科中青年骨干的代表,杨莉副教授、陈旻教授、张路霞副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体会,虽然在努力平衡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中都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很可能琐碎、枯燥,甚至“郁闷”而“痛苦”,但是当在前辈的扶持下独立承担起一项科研任务、在反复尝试中出成果后的那种成就感也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肾脏内科聚集了一批追求理想的青年人,而民主、科学的学术氛围也鼓励了大家的创造性,虽然在学习和工作中领导与前辈对大家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但大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领导和前辈对于大家作为一个“人”来关心、来培养的关怀。无论个性多么强的人,宽容和包容的氛围都能让大家有容身之地,留下来潜心做学问。他们强调,热爱医学的同道、开放民主的学术气氛、以人为本的管理以及高起点、大空间的发展前景是鼓励青年人不懈怠、不放弃的鞭策力量。 其他来自兄弟医院的肾病学者结合我院专家的发言,就北大医院肾脏内科未来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室文化等话题进行了研讨。陈香美院士表示,北大医院肾脏内科学科规划与发展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特别是人才梯队建设的经验令人印象深刻。瑞金医院陈楠教授称王海燕教授带出了一支“世界一流”的学科,而且高度评价了王海燕教授倡导并分享经验与理念、提携后辈、牵头与国内肾脏病学者一起开展肾病规范化诊疗与研究,使我国肾脏病学科与国际保持同步的成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称北大医院肾脏病专业充分发扬“心怀理想、不懈追求、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建设并发展好了本学科。他高度评价了我院肾内科的中青年人才队伍,期望他们像火种一样播向全国,带领全国同行一起为肾脏病学发展而奋斗。 我院肾脏内科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培训班,全国各地都有培训班的学员,他们在学习后返回当地,将学到的如何治病、如何科研、如何做好学科建设等知识和经验应用于本职工作中,促进了本专业的进步与发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章锁教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玉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力宁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荣山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王莉教授等学者都谈到,王海燕教授乐于与全国同道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的奉献精神对全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浮躁和逐利客观存在的大环境下,王海燕教授脚踏实地、甘为人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不仅是北大医院肾脏病学科的一笔财富,也是全国肾脏病学者做出更大贡献的财富。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林善锬教授在发言中以同行和老朋友的身份高度评价了王海燕教授的品德和处事。他眼里的王海燕教授责任感强烈,坚持“把中国的肾脏病事业搞上去”的使命感驱使她始终如一地勤奋;而严谨、科学、踏实的作风和坚定的信念是王海燕教授得以做出巨大贡献的原因。他表示,“走正道”的王海燕教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北大医院肾脏内科有“护小鸡”的王海燕教授“实在太幸福”了! 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王海燕教授走上了讲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感想”和“感动”之情。她说,出于共同的事业追求,对病人负责、做好医生的追求,全国的肾脏病学者今天坐在了一起,这种信念是鞭策大家继续前进的力量。作为个人来讲,必须头脑清醒:成绩属于大家,还有许多缺憾和不足之处。我们中国肾脏病学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落后、贫瘠、百废待兴的局面起步,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取得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一些领域的重视。如果二三十年之后,中国的肾脏病界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系统地掌握话语权,这才是我们大家的希望。她指出,成功与否取决于年青的一代,取决于能否有一个公平、公正、透明、开放的竞争环境,让真正优秀的年轻人为了病人、为了科学去充分地追求;也希望大家要坚守做人的底线、做医生的底线、做科学的底线。她充满感情地感谢了学者同仁对她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愿意继续与大家一起努力求索!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