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板蓝根防治流感不宜久服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 主产于华东、华北及陕西等地。板蓝根作为中药中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第一部, 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就已经对它有记载了。《日华子本草》说其可“治天行热毒”,《本草便读》称其能“清热解毒、辟疫、杀虫”。这些记载都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用板蓝根治疗流行性“热病” 了。 以解毒利咽见长 板蓝根性味苦寒, 归心、肺、肝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且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中医用于治疗温热病发斑、痄腮、喉痹、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热毒症。板蓝根含有多种氨基酸、靛青、靛玉红等多种药用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 在治疗与季节变化有关的疾病, 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炎、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时,常用板蓝根配伍使用, 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板蓝根还可以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对一些病毒引起的皮肤病, 如水痘、带状疱疹也有治疗作用。它还能用于治疗疱疹性口腔炎,可促进口腔黏膜的再生和溃疡愈合。板蓝根还有解热和抗炎作用, 不仅可以消除体内病菌代谢产生的毒素, 而且能降低使用抗菌药之后导致的不良反应。 多用于配伍用药 大多情况下, 板蓝根在用于治疗疾病时都配伍其他药味联合使用, 少单用一味药。例如板蓝根配伍金银花、连翘、荆芥等, 可治疗风热感冒及温热病的发烧、头痛、口渴、咽痛、舌苔黄等症状; 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 可治疗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等; 配伍金银花、薄荷等,对腮腺肿痛并发烧的治疗效果也很好。板蓝根也被制成多种剂型, 如板蓝根冲剂、颗粒和口服液等, 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板蓝根中成药在预防流感、流行性脑炎、腮腺炎、红眼病、麻疹、急慢性肝炎等方面还是有独特的优势,即针对性强, 副作用小。如防治流感时, 可取板蓝根18 克煎水服, 也可服用板蓝根颗粒, 每次1 包,每日服1~2 次, 连服3 日; 防治腮腺炎时, 可用板蓝根30 克煎水服, 或用板蓝根颗粒每次2 包,每日1~2 次冲服, 连服3 日;幼儿园、学校出现流感、腮腺炎、水痘、流脑、手足口病等病流行时, 可服板蓝根颗粒5~10 克, 每日1~2 次, 连服3 日。 不适合所有人和感冒 板蓝根虽然是一味良药, 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宜, 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切不可盲目服用。从药物的性味讲, 它属寒凉之品, 故用于治疗实热之症,若长期大量使用, 容易伤及脾胃, 出现胃痛、畏寒、口淡、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从辨证用药讲, 也要根据病情的不同区别对待。以感冒为例, 同样是感冒, 有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疫感冒(流行性感冒)、体虚感冒、少阳感冒等多种类型, 临床用药完全不同。板蓝根药性寒凉,属于清热解毒药, 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风热感冒的症状是患者发热较重, 怕冷较轻, 有汗不多, 头胀痛, 肢体酸痛, 咽红肿痛, 口干欲饮, 舌质红,舌苔黄。流行性感冒症状与风热感冒相似, 但发病快、病情重, 高热, 寒战, 肢体酸痛疲倦等。对于其他类型的感冒板蓝根则不适宜。即便同样是风热感冒, 不同患者也存在夹湿、内热等个体差异,板蓝根较适合体内蕴热的风热感冒, 对于风热夹湿感冒的患者就不太适合。 避免多服、久服 由于板蓝根性味苦寒, 用它预防流行性疾病时, 要注意适量, 不要多服、久服, 最好不要超过3 天。体质虚寒的人,如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 就更不宜多喝板蓝根。尤其是小孩子, 脾胃功能尚未健全, 服用板蓝根过多, 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的人把板蓝根泡茶,每天都喝, 则更不可取。曾有一位家长为预防孩子感冒, 每天都让孩子服用3 袋板蓝根冲剂, 结果一个星期后, 孩子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曾有一名4 岁的孩子, 连服8 天板蓝根,结果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 还有文献显示, 有人曾因长期服用板蓝根导致腹泻不止。这些虽然都是个别病例, 但足以说明,如果不辨别个体差异而一味乱用板蓝根, 还是会有副作用的。另外, 如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板蓝根, 在肝脏的解毒能力下降时, 还易引起蓄积中毒, 出现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如上消化道出血、白细胞减少等。也有个别患者服用板蓝根过敏的情况。可见, 虽然板蓝根毒副作用较小, 但如果不对证地长期服用或过量滥用, 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