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一、 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老年人心理改变的特点 (一)运动反应时间延长: 运动反应包括对刺激的知觉、做出如何反应的决定、以及运动反应动作三个部分。老年人的反应时间一般比年轻人约慢10%~20%.老年人主要在观察环境做出决定及考虑动作如何掌握、如何操纵上花费时间。运动反应时间的长短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一种表现。 (二)记忆力减退但下降幅度不大: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由于感知觉、记忆、动作与反应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出现速度不同的减退,因而使老年人的智力衰退,其特点是液态智力(指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衰退较早较快而晶态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衰退较慢较晚(70岁或80岁以后才出现减退)。 (三)思维衰退较晚: (四)人格改变是必然的、缓慢的、微弱的: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许多研究表明,年老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人格特征是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缓慢的和微弱的,个性的变化并非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发展变化。老年人的人格是他中年时人格的连续,时代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人格不同,变化的速度也不同。在以传统农业劳动为主的生活环境中,一般女性到了45岁以后,男性到了50岁以后其心理行为及外貌便开始出现衰老特征;在劳动强度减轻,物质生活水平开始提高的工业化劳动为主的时代,一般女性到了55岁,男性到了60岁以后,其心理行为及外貌显示出衰老特征;而在以脑力劳动为主、物质文化生活极为丰富的环境里,一般女性到60多岁,男性到近70岁以后才会出现心理行为的衰老特征。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五)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1、老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更遵循某些规范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表现在控制自己的喜悦、悲伤、愤怒、和厌恶情绪方面。 2、老年人的情绪体验比较强烈而持久,就情绪体验而言,由于老年期中枢神经系统有过渡活动的倾向和较高的唤醒水平,老年人的情绪呈现出内在、强烈而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对消极情绪的体验强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老年人由于比较理性,往往通过认知调节来减弱自己的情绪反应,但老年人对于负性应激事件所引发的情绪体验要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持久得多。 3、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由于个性、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有的老年人由于职务地位变化引起失落感和疑虑感,有的因为健康问题等引起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还有的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4、绝大多数老年人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表明:从总体看,各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对生活很满意或满意的占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积极情绪体验表现为轻松感、自由感、满足感和成功感。 二、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一)心理老化与身体老化并不同步。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速度要慢于身体老化的速度。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一般是外观上的,主要表现为头发变白,老年斑和皱纹增多等,这种变化是明显的。而心理的老化则不太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是必然的。 (二)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与老年人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懒于用脑,经常不思考问题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快,而勤于用脑,喜欢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慢。情绪不稳定,抑郁,没有进取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往往未老先衰;而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意志坚定,有着积极的进取心的人,即便是到了老年,依然有旺盛的创造力。 (三)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老人虽然心理老化比身体老化的速度慢,但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的,思维不敏捷,精力不充沛。而有的老人心理老化的速度较慢,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有着很好的记忆力,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四)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影响也比较大,社会不断对老年人提出新的要求,会成为老年人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步的促进因素,也会对调动和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产生作用。社会重视老年人的智力的发挥,就会推迟老年人心理老化的速度。但是如果社会忽视老年人的智力的发挥,就会加速老年人的心理老化。当然,社会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还表现在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对这种转变的适应情况,比如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 三、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中,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对于缓解疲劳和保持经理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性的需求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却往往被忽视。另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老化,会有牙齿缺失或松动,肠胃不好等情况,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和卫生,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安全需要“老有所养”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础,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安全感最主要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会是否稳定。另外,老年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财产是否会保值增值,退休金的发放是否准时,稳定等等,都是关乎老年人内心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如果老年人的内心缺乏或事没有安全感,那么既是物质上在充裕也不会幸福的。 (三)情感需要。很多年轻人总是说,人老了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把人的情感狭隘化了,感情不只是年轻人所说的爱情,爱情只是人的感情中的一种,感情还有很多种,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渴望得到的就是亲情和友情。 (四)适应需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一条更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对于个体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身体的变化,再者还有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适应能力开始下降,而又不得不面对这些变化,因此适应得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年朋友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据不得不积极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环境。 (五)独立需要。一般人都认为人得到老年依赖感会增强,而事实是,更多的当代老人并不愿意依靠子女,相反他们更愿意独立的生活。一项关于老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调查显示:只要经济独立,大多数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同住。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老年人是否选择与子女同住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关: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老人有80%愿意与子女同住;高中程度的老人选择则与子女同住的约有50%;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愿意与子女同住的只有40%。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独立要求和独立意识越强的老人其心理越健康,晚年生活更幸福。在许多老人看来,向子女要钱是很没面子的事,“做老人的怎么好张口给孩子们要钱啊!”,还有的老人与儿媳妇的关系很敏感,“我去看孙子,儿媳妇一句话也没和我说,走的时候连送都没送”,由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也会使老年人的独立需要增强。 (六)自我实现的需要。离开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和挥洒过青春热血的事业,老人们不免感到无所事事,若有所失,陷入无聊和寂寞之中,但并不是说,老年人就没有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许多的老人在退休后,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第二职业,或者是奉献公益事业,或者是专注于自己因工作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业余爱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充分享受退休后的快乐。有些老人之所以感到空虚和寂寞也正是其自身价值不被实现的体现,更加说明老年人有着较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