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

“微笑性抑郁” 微笑也会让人抑郁
日期:2015年01月30日           来源:北京回龙观医院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发病率很高,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与“垂头丧气”、“反应迟钝”“无精打采”、“情绪低落”等词联系在一起,而“抑郁”和“微笑”似乎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事儿,习惯上很难把“抑郁”和“微笑”联系在一起。但在医院里,医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面带笑容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对医生彬彬有礼,面带笑容地诉说自己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感,如头眩目胀,腰酸背痛,吃不下饭,睡不安宁,体重减轻,性欲低下等。有经验的医生稍加关切的问诊,便可发现他们常有无明显原因的心情压抑,时而感到寂寞烦闷,时而焦躁不安,寡断、自责,甚至对生活缺乏兴趣,或怀有轻生意念等。也就是说,在微笑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忧郁的心!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微笑着抑郁,患上了“微笑性抑郁”。

一、 何为“微笑性抑郁”?

“微笑性抑郁”表现为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

二、 常见人群

1、 服务行业和行政管理人员:

“伸手不打笑脸人”说的是微笑的妙处;“笑脸盈盈”说的是微笑的美丽;“亲切温暖”说的是微笑的魅力……微笑的好处数不胜数。但微笑也要适可而止,截至2005年秋季,德国研究人员对4000多名空中小姐和医护人员等职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这些职业的服务人员常常强迫自己做出亲切友好的表情,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沮丧和抑郁等症状。

  一年前,阿虹因为表现优秀被调进了国际航班组,前途灿烂。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阿虹回家对父母就面若寒冰,爱理不理,问多了没好脸色,甚至恶语相向。更多地是把自己关在屋里,无精打采,长吁短叹。但只要有手机一响,阿虹立刻就容光焕发,笑语连连,亲切而友好。

张女士去年3月产后复出,在一家外贸公司找了份业务经理的工作,收入比她的先生高出一大截,做丈夫的很为妻子感到骄傲。但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丈夫就发现妻子一回到家就无精打采,见到家人也是爱理不理的,开始还以为是妻子工作太辛苦导致,休息几天就会转好。但一天天下去,他发现妻子的情绪就是提不起来。但当她接到单位同事或者客户的电话时,立马又变得端庄大方、笑声朗朗。张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妻子在单位和家中判若两人呢?

经常发生在都市白领身上的新情况,属于“微笑性抑郁”。“微笑性抑郁”常见于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且事业有成的人士,特别是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自杀企图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而强作欢颜,以此逃避医务人员、亲友的注意。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的事业有成之士,特别是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 

象张女士和陈小姐这样,由于‘微笑’而导致的抑郁,一般以服务行业和行政管理人员为多见,‘笑脸迎人’是她们的职业需要,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现却若无其事,面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礼节的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个人前途的需要”。心理的健康应得益于人内在情绪的统一,但这种并非发自内心微笑,出于职业需求的微笑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悲伤愤怒时还保持着笑脸,是在扭曲自己的情感,短时间还在人的承受能力内,长时间就会造成内在情感代偿机制受损,从而导致心理危机,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沮丧和抑郁等症状。虽然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生活中我们需要微笑,但适当微笑有利于身心健康,而长期压抑的职业微笑则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2. 女性: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抑郁症患者中,有65%都是女性。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比率,是和女性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男性相比,女性普遍更多愁善感,性格柔弱,缺少自信,这些女性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抑郁症发病的根源和诱发因素。此外,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比如月经、怀孕、更年期等,让她们更是倍感压力。

作为抑郁症的一个分支,微笑性抑郁症也基本遵从这个规律,稍有不同的是,微笑性抑郁症常见于那些学历较高、身份地位不低,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其中以服务行业最为典型。“微笑性抑郁症”这个肉眼看不见的痛苦,正在办公室中逐渐蔓延。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落差,但她们的工作特性,则把这个生理的正常现象给硬生生地“抹杀”了。为了工作,为了顾客,她们的情绪始终要保持高涨,精神饱满。

3.重度抑郁自杀前先兆:

有自杀企图的重症抑郁患者为了实现其自杀的目的,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痛苦体验而强作欢颜,为了达到其自杀的目的,他们会非常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家人的照顾,以此逃避医务人员、亲友的注意。重症抑郁患者情绪突然“好转”、心情“豁然开朗”可能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应高度防范自杀。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过后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

三、评定

对微笑性抑郁症患者来说,仿佛迷路在黑暗的森林里,十分迷茫和恐惧。其实微笑性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你有勇气直面它,就可以战而胜之。但是千万不能小觑它,更不能逃避,那样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大家可以做做下面的小测试,这是由美国着名心理专家DavidD.Burns博士设计的一套包括微笑性抑郁症在内的各种忧郁症的自我诊断表,不妨来个对号入座,看看你能得多少分。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目上打分:没有0 轻度1 中度2 严重3

  1.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是一个失败者?

  4.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5.你是否对任何事都自责?

  6.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7.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8.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9.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10.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1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1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1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1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15.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评分标准:0~4分:没有忧郁症

  5~10分:偶尔有忧郁情绪11~20分:有轻度忧郁症

  21~30分:有中度忧郁症31~45分:有严重忧郁症并需要立即治疗

四、治疗与应对

1、应以药物治疗为主

正因为这种病是内因性的,故不同于一般神经症的治疗,而应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仅是帮助患者认识此病的本质,嘱其且莫愁上加愁、忧中生忧,安心于疗养;同时一定要让患者服用抗抑郁药,一般用药2——3周后可见疗效,3—6个月可望治愈。开始服药时,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药物副反应,如口干、视力模糊、嗜睡、便秘等,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抑郁症患者在服药期间应注意休息,最好是在家属或好友的陪伴下,多参加文体活动、短期参观、旅游等;要多接触人、多谈天,把心境敞开,多关心外界事物,这样更利于抑郁症的康复。

2.提高认知,保持微笑

每个人都有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但每个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有大有小,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比较强的人往往会自我宽慰,他可以把角色和自己的人格分开,也就是角色要他微笑时,他会调节自己的内心和这个微笑尽量一致,也会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一致。

(1) 职业选择:人们在生活中有选择的能力,如果职业性微笑真的伤害到了自己身心健康,而自己又承受不了,那就放弃现有职业重新选择。如果不想放弃,又不想受其害,那就选择承担结果,应该找到释放自己坏情绪的途径,比如避开客人独处,可以大喊大叫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等等。

(2) 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引导,患者学会释放压力,不再强迫自己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他们能正视自己内心需要,能够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真正做到笑得自然,笑得真实。并

(3) 寻找发泄途径:积极寻找朋友支持系统和其他排解压力的渠道,以宣泄自己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另外,在工作中要学会弹性处理棘手事情的能力,把对自己的伤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4) 换位思考:当你遭遇顾客或上司的责难不满、下属的不理解时,可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对方发脾气是在宣泄他内心的不满,这样就会减少自己内心的压抑。

(5) 团队支持:公司也可以给职员组织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或是发泄的场所,一个不与顾客接触的空间,员工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尽情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