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硒对人体的保健功效
1917年硒元素刚刚被发现时,还被认定为毒物,直至1957年SCHWARZ(斯瓦茨)在研究肝坏死与微量元素关系时,硒才被确定为生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 人体内含硒量很微,总量仅有14—21MG,以肝、胰、肾、以及眼内的视网膜、虹膜、晶状体含量最多。 硒与视力、眼保健 视力是人类观察事物,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机能。视力好坏,已成为许多重要职业的基本条件。 眼保健不仅要有充足光照与合理应用视力,而且积极的补充营养素也越来越得到科学证实。维生素A能够提高夜间视力,早已被多数人认识并广泛应用。而微量元素硒对视力的作用至今知者甚少,重视不够。科学测定人体眼睛特别是眼球内的视网膜、虹膜、晶状体等与视力相关组织含硒量最高。硒被确定为形成视力不可缺少的元素。科学家曾对2434例7—14岁少年儿童进行了临床观察分析,其中近视1284例,远视1046例,散光98例,斜视4例,其它2例。这些视力不好的少年儿童,血液中硒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尿中含硒量也低于正常含量。对上述儿童进行食物补硒及保健品补硒,一年后,对以上少年儿童作视力复查,近视、远视、斜视的好转率达到85%。现代研究证实,缺硒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青少年和儿童时期足量补硒对其成长非常重要。 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只有靠食物供给,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三餐膳食中不得少于200微克硒。含硒丰富的食物有:黄油、鱼、蛋、贝类、动物肝脏、蘑菇、猪肾、大蒜、白菜、韭菜、萝卜等。专家建议补充有机硒,如硒酸脂多糖、硒酵母、硒蛋、富硒蘑菇、富硒大米、富硒茶等。有机硒有利于人体吸收,安全无副作用。并常以菌、藻、蛋白质为载体,在补硒的同时摄入蛋白质、多糖、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并与硒产生协同作用,产生明显的强效免疫、保健去病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但要注意的是它的需要量与中毒量之间比较接近,摄入过多使人中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推荐硒的每人每日供给标准是400微克。 硒与肝脏功能养护 肝脏是人体各种物质进行加工、转化、利用、储存以及毒素排泄的重要场所。肝细胞是组成肝脏的基本单位,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完整,是肝脏保健的关键所在。通常造成肝细胞损害的因素主要是:肝炎病毒(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袭;药物或毒物产生大量自由基的破坏;酒精造成肝细胞的损害。 自由基是破坏肝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元凶,大量的自由基使肝细胞膜及细胞内部结构受到破坏。硒是与自由基相对抗物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因子,在硒的含量不足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就会明显降低,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就要削弱。此刻,自由基乘虚而入加大了对肝细胞的破坏。大量肝细胞被破坏后,可形成“肝坏死”、“肝硬化”;坏死肝细胞不能完成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堆积成“脂肪肝”。 维生素E是保护肝细胞膜免受破坏的另一种生命要素,肝内维生素E能抢先结合自由基,使自由基失去破坏力,从而保护肝细胞膜免受破坏。硒能够增强维生素E的活力,从而加强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肝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凶猛的疾病之一,经过国内外专家的长期考察发现,硒通过四方面抑制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一是硒能降低致癌因子的诱变性;二是硒直接影响致癌物的代谢;三是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防止自由基损伤。四是硒通过干扰肝细胞内的能量代谢,抑制DNA和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有效地杀伤和抑制癌细胞。 硒与保护心脏 心脏是生命运动的核心,心脏功能不好不仅直接影响健康状况,而且严重威胁生命。 硒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国内外科学界早有定论。美国调查发现,食物中含硒量低的地区,死于心脏病、中风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要比含硒高的地区高出三倍。国内大量调查,缺硒及贫硒地区人群,不仅心脏病发病率高,而且在全国许多地区已经开始流行以心脏损害为主要病变的克山病。 辅酶Q是体内能量代谢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质,能促进生物高能物质的生成,保证心肌能量供给,改善心机代谢,保护心脏功能。硒是组成辅酶Q的重要成分,直接参与辅酶Q的合成。因此,补硒对提高心脏功能,预防心脏疾病有益。 硒与免疫抗衰老 硒是人体免疫调节营养素,既能激活细胞免疫中淋巴细胞,又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抗氧化剂辅酶Q、半胱氨酸、维生素E来完成,而这些都要在硒的参与下才能激活,缺硒必然导致免疫力下降,各类疾病相继出现。根据测试研究,富硒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远远高出缺硒及贫硒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 衰老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影响人类衰老的因素很多,其中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氧化损害是最重要的原因。专家发现: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15个省区和俄罗斯的低硒地区,因为硒的摄入量不足,从儿童开始就有细胞损害及组织退化现象。不仅影响儿童发育,而且导致成人多病、早衰和早亡,平均寿命远低于富硒地区。提高健康水平、延长寿命,科学补硒非常重要。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