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昨天发布最新一期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公众警惕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严重不良反应和清开灵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腹腔内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骼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和事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
清开灵注射剂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效,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临床用于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上述征候者的治疗。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首次通报了清开灵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近年来,国家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清开灵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和事件报告,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
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显示,81%的患者存在合并用药情况,8%存在多种药品混合静脉滴注的情况。死亡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猝死、急性左心衰等。除药品因素外,不排除原患疾病进展、合并用药、混合配伍、过敏体质、救治不及时或不当等因素。
国家药监局表示,被通报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属告知性质,旨在提醒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公众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三类药不良反应最多
涉及465种临床表现 皮疹排在首位
北京市药监局昨天公布了2008年本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不良反应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抗生素、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和抗肿瘤药。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张黎明介绍,去年全市共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562份,同比增长19%。按药品分类,本次不良反应报告共累计涉及化学药品14080例次,占86.09%;中药累计2153例次,占13.16%;生物制品120例次,占0.74%。
本次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465种临床表现,其中皮疹排在首位,其余依次为恶心、头晕、呕吐、心悸、瘙痒等。目前,不良反应的预后总体较好,36.6%的患者恢复正常,61.9%的患者在报告时或者跟踪时已好转,0.7%的患者有后遗症,0.4%的患者因为不良事件死亡。死亡主要集中在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
张黎明分析,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居不下,与临床抗生素使用频次高有一定关系。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来看,虽多为已知轻度不良反应,但抗生素使用不当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损害重要脏器,尤其很容易伤害或者潜在伤害儿童体内器官。长期应用可诱导细菌耐药,引起体内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严重的二重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
前十位不良反应化学药品
左氧氟沙星 索拉非尼
阿奇霉素 克林霉素
头孢呋辛 加替沙星
头孢哌酮 阿莫西林
依替米星 莫西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