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星期五
心理与癌症
一、压力大或不幸遭遇会促使癌症发生吗
很多癌症患者在癌症发生之前,都有过生活、工作或学习上的压力过大,工作或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或不幸遭遇等,其中家庭方面的不幸事件最多,例如丧偶、近亲死亡、疾病、离婚、失业、经济状态的改变、暴力事件等。 不良情绪可能是癌症发生的“活化剂”,压力大或不幸遭遇会引起人们情绪的波动,从而可能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不幸遭遇可能会促使癌症的发生或增加患癌的风险。 二、当面对癌症时,如何调整心态? 1.不要相信“癌症等于死亡”这种古老的说法。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恶性肿瘤40%可以预防,40%可以治愈,20%可以长期带瘤生存。 2.尽可能将您的不良情绪合理的渲泄出来,可以向您的家人、朋友、医护人员诉说,不要将不良情绪长时间的放在自己心里;尽可能地回归社会,要主动获得社会支持,可以参加各种支持小组。 3.多接触大自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去大自然中活动,如公园、海边、丛林、草原…… 4.自己要有意识多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如通过深呼吸放松、太极、瑜伽、冥想、养生气功,进行体育锻炼也是调节心理的良好方式。 5.许多心理痛苦不是自己想摆脱就能很好摆脱的,要想到去看心理医生,许多心理治疗方法和技术以及一些药物对改善您的各种情绪症状是非常有效的。 6.不要低估失眠的危害,失眠也往往不仅仅是吃一粒安定就能很好解决的,要让睡眠门诊的医生帮您找出引起失眠的真正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7.不要以为是您自己造成了癌症而责怪自己,就算您因为抽烟或其他行为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责备或是痛打自己一顿也无济于事。 8.用“过好每一天”的态度来应对癌症。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永远活在当下,不要总去后悔昨天,或总去预期明天,只有将今天活好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这样做避免您产生过多不必要的焦虑,这种态度也会让您更好地专注于眼前。 9.寻找一个和您相互尊重、信任,并能接受您问任何问题的医生。坚持在治疗过程中与他合作,问清楚治疗的副作用并为之做好准备。 10.不要对您最亲的人隐瞒您对自己身体或心理症状的担忧。让您最亲近的人陪伴您去看医生,共同谈论治疗方法。能帮助您阐释和记录医生所说的话。 三、哪些情况下,癌症患者需要心理医生帮助? 1.刚刚被确诊为癌症,不能应对这种疾病,感到天都塌了! 2.疼痛、失眠、头晕、恶心、呕吐、疲劳及没有胃口。这些看似生理症状通常都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心理医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或减轻这些问题。比如很多疼痛、失眠、恶心的患者能通过抗焦虑治疗使症状得到改善,而疲劳或没有胃口可能通过抗抑郁得到减轻。 3.一些抗肿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会导致情绪、心理功能和行为的改变,如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白介素、镇痛药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兴奋、失眠或焦虑反应。 4.家里的亲人曾死于癌症这种疾病。很容易让人想起亲人曾有过的经历,想起他们死亡时痛苦的情形,会让自己对将要接受的治疗感到恐惧和没有信心。 5.每到要去医院复查前都会出现紧张、焦虑,失眠等症状,自己无法控制和调节。 6.患癌症前就曾经有过明显的情绪问题。如被诊断过抑郁症、焦虑障碍等情绪障碍。 7.在应对癌症的过程中,心理上感到十分痛苦和煎熬,感到自己在沉默中挣扎。 四、请您认识抑郁的症状: 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 2.意志方面:感到精力不足,不想动,活动减少,没有什么欲望 3.认知方面: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做事犹豫不决,有自杀观念 4.躯体方面: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食欲紊乱、周身不适、疲劳、性功能障碍、体重下降等 如果您有上述症状,症状较多或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超过2周,请及时就诊! 五、科室特色 康复科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特色科室之一,将肿瘤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相结合,充分体现我院对肿瘤患者的人文关怀。康复科贯彻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必要的辅助和完善。目前开设心理门诊、睡眠门诊、疼痛门诊、中医康复门诊、理疗按摩门诊。 1.睡眠门诊:通过药物治疗、冥想-生物反馈治疗、安思定治疗等解决广大患者的失眠痛苦。 2.心理门诊:有国际通用的心理评估和诊断工具——心理CT系统。通过心理咨询、个体及集体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冥想放松以及药物治疗等解决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恶心、呕吐、厌食、疲劳、谵妄等。 3.疼痛门诊:通过联合止痛药、精神科药物以及辅助冥想放松-生物反馈治疗等规范、综合治疗各种程度疼痛,尤其癌性疼痛。 4.中医门诊:对恶性肿瘤以及临床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理疗及按摩门诊:针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以及其他临床治疗所致不良反应进行理疗以及按摩、针灸。 小提示: 冥想: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感知的良好状态。冥想并不是简单的放松,通过反复练习,冥想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乐观积极正性的想法上;冥想可以停止意识活动,发掘潜意识的力量,让控制不住的负性想法得到转移;冥想可以让我们达到“无虑”、“忘我”的状态,改善情绪及睡眠。 生物反馈技术主要用来解决患者普遍存在的紧张、担心、恐惧等焦虑情绪,对失眠、神经衰弱和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肯定,无任何副作用。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