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2021年6月7日《健康广播》如何预防及应对失温
一、最近有什么热点的健康话题? 前不久,在甘肃举办的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突遇极端天气,20余名参赛人员不幸遇难,让“失温”这个名词走入人们的视线。面对多变的天气,我们在参与户外运动时同样要注意多加防范,避免因“失温”而出现意外。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说如何预防及应对“失温”。 二、什么是失温呢?为什么人体会发生失温呢? 失温,也叫低体温症,是户外活动常见的危险之一。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失温并不只有在寒冷气候时才会出现,事实上当气温低于20℃,失温就开始威胁着徒步者了。一般来说10℃左右更容易出现失温。人体正常体温是37℃,本身就是个热源体,因此也会与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在户外,湿气和风是最大的杀手。湿掉的内衣增加了身体热量传导速度,是干内衣的5倍之快。除此之外,风寒效应、湿度都会加剧体温的散失。 三、失温时都会有哪些症状? 当体温在35℃以下时,就会发生失温。轻度失温(体温37℃-35℃),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手脚会感到僵硬和麻木,一些细致的手上工作无法完成。中度失温(体温35℃-33℃),身体感到强烈的寒意,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有较强的疲倦乏力嗜睡感,反应力下降,走路有可能磕磕绊绊,说话也开始变得吐词不清含糊。重度失温(体温33℃-30℃),人的意识变得模糊,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从活动能力变差逐步发展为丧失活动能力,站立和行走困难,语言表达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最后不再发生颤抖。死亡阶段(体温30℃以下),人体基本上处于死亡边缘,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丧失意志以至昏迷。 四、户外失温如何预防呢? 注意内衣的选择,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注意衣物的增减,随身携带保暖衣物,适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和失温。注意保暖防护,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应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注意及时补充体能,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如果已经出现失温,必须立即处理,否则患者可能会丧命。对于轻度和中度失温阶段。无论伤者穿了多少层衣服,只要被浸湿,都应迅速将湿掉的衣服全部脱下,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换上干燥衣物。如果伤者可以吃东西,应该尽快让其吃点流质状常温的食物,然后再吃一点含糖的食物。将热水袋包在手套或者袜子里,把它放在伤者脖子两侧、腋窝、腹股沟进行复温。搭建庇护所或帐篷,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对于重度失温阶段,自身已经很难产生热量,除了以上处理方式外,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用心肺复苏急救。需要注意:失温后不要喝热水,热水给失温患者的回温效果很有限,反而会引发四肢的冷血加速回流心脏,造成更严重的失温。 感谢主持人,也感谢各位听众朋友们,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健康知识,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北京12320在聆听)与官方微信(北京12320)。咱们下周再见!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