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018年2月2日《健康播报》北京市已建成58个医联体分级诊疗雏形已具
日期:2018年02月02日           来源:北京市卫生计生热线(12320)服务中心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主持人:高主任,您好。今年北京两会,全市在加强基层卫生,强化医联体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请您给介绍一下吧。

高主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分级诊疗是全世界通行的医疗服务模式。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合属地二级或三级医院实现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康复回基层,是最有效的居民就医服务方式。

目前,北京已建成58个医联体,包括核心医院55家合作医疗机构528家,覆盖了北京市16个区。在528家合作医疗机构中,有45家三级医院、66家二级医院,415家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形成了以全市医联体为主的分级诊疗格局。

2017年,北京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患者共计16.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3%,其中,医联体内上转患者13.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6%,下转患者3.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0.3%;下级医院医师到大医院进修约3700人,派出专家约2.3万人次。

2018年,计划在各区至少建立1个紧密型医联体。在2017年启动专科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以疑难疾病转会诊为重点的专科医联体工作,建立绿色诊治渠道。到2020年实现北京地区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的疾病救治及转会诊体系。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对签约人员的长期连续管理,有利于对签约者健康情况和基本病情的掌握,对危重症患者及时诊断转诊,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节省居民就医成本。

北京市计划到2020年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接诊新流程。完善15到30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建设,按照辖区服务人口状况,优化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良好。建全基层医务人员家庭医生服务考核与激励机制。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升辅助检查水平、增加长处方病种和调整长处方用药。

今年,北京市还将启动信息化标准化服务建设,实现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对接,2020年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远程会诊服务的常态化、诊疗信息的传送和审阅网络化。鼓励各级医院探索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形式,开展健康监测、疾病监控、紧急救治应对指导等服务。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