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星期五
2016年4月22日《健康播报》手足口防治早防早控防重症
主持人:高主任,您好。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北京市手足口病的情况吗? 高主任: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截至4月17日,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患者1149例,无重症死亡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7.7%。其中,发病最多的是0到5岁儿童,占发病数的86.9%,多发生在儿童和婴幼儿聚集的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场所。 主持人:那么,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呢? 高主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高发期在每年的4月到7月。手足口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胃肠道传播,也就是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比如: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还可由接触传播,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物品等都可以造成传播。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为3-5天。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口痛、口腔内出现疱疹,手足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多数在一周左右痊愈。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一至五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等,极少数病情危重者可至死亡。 主持人:那么,儿童家长和托幼机构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高主任: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预防手足口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托幼单位,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检查,督促小学、托幼机构落实晨午检制度。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在辖区内积极倡导开展家庭、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各级疾控机构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吃熟食、喝开水、不乱扔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提高主动就医意识。 观众朋友们,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要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您如果想了解预防手足口病的详情,可拨打“12320”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热线咨询。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