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8日星期日
【健康播报】2014年4月18日5岁以下儿童需重点预防“手足口”
问:您好。今年3月开始,我市手足口病例呈现上升趋势。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吗? 答: 好的。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最多,5-7月为发病高峰。儿童普遍易感,可以多次发病。 据市疾控中心统计:今年前三个月,我市手足口发病率高于前两年,还发生了40余起聚集性疫情。在全部手足口病例中, 5岁及以下患儿占到九成,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儿童感染年龄更小,更应该做好重症病例的防范工作。 目前,我市已经入手足口发病高峰季节,托幼园所内更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在此,我提醒儿童家长和各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托幼园所,一定要做好日常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出现聚集性病例,如有疫情发生,必须及时向辖区防疫人员报告,尽早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问:那么,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呢? 答: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较多:可经粪-口途径传播,即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及排出;还可通过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物品等接触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比如:飞沫、咳嗽、打喷嚏等都可以造成传播。 问:手足口患儿有哪些表现?出现那些症状考虑手足口重症呢? 答: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为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热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疹子,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还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儿童,尤其3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及心率增快,出冷汗、手足冰凉等末梢循环不良现象,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等症状,应考虑到有重症的可能,并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问:那么,我们有哪些措施来预防手足口病呢? 答: 预防手足口的方法主要是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尤其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家长和儿童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还要注意居室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衣被。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应充分清洗、消毒。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在这儿也给小朋友们提个醒,以往我们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习惯用手去遮挡,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手就是一个传播媒介,会导致病毒的传播。正确的做法是,用手绢和纸巾来遮挡,如果来不及,可以用衣领和衣袖来遮挡。病毒和细菌附着在衣物上,就不易传播了。 托幼机构一定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缺勤登记及停班、停园等规定,发现可疑患儿要立即采取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托幼机构如出现手足口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患儿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以上时,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 详情请拨打12320北京市公共卫生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