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健康播报】12月13日推进医联体建设 方便百姓就医
日期:2013年12月13日           来源:北京市公共卫生热线(12320)服务中心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问:钟局长您好,请问一下我市为什么要推广医联体模式?我市推广医联体的建设有什么好处?

答:好的。医联体是指在辖区卫生规划区域内,将各级医疗机构,有规划地建立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一般一个医联体由一个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医院,相关三级、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合作医院,经协商签署合作协议,统一为辖区居民服务。

从去年开始,我市在平谷和朝阳两区试点医联体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效。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11月底,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中医局等共同出台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在全市全面推广医联体建设。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医改精神以及此前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医改重大决策部署,构建新的医疗服务格局和就医秩序,着力解决群众依然反映强烈的看病难问题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北京市前一阶段医改的延续、拓展和深化。

推进医联体建设,能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问题。

问:我市医联体是如何运作的,对百姓有什么好处?

答:我市医联体将统一规划,三级医院主要诊治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其他成员单位主要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完善基层首诊、分级治疗、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大众有序就医。医联体协作成员单位还可以共享科研仪器实行专管共用,实现检验结果、资料查阅互认,实现预约挂号、病人医嘱信息、诊断信息、检验检查数据及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我市医联体的建立,会将部分成员单位床位转化为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作为急性期诊疗的后续治疗通道以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护理需求。同时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方便偏远地区百姓享受高级医疗资源。建立进修和培训机制,帮助成员单位提高诊疗水平。总之,通过医联体的分工协作、有序运作,让辖区居民将可以就近得到更方便快捷、更高质量、更经济合理、更协调连贯的医疗服务。

问:我市医联体推进工作从时间上是怎样部署的呢?

答:从2013年到2016年末,我市全面探索城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和郊区医联体服务模式。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城六区每个区实现2个医联体的签约并运行;其他郊区县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城六区按设置规划进行推进,每个区实现3个以上的医联体签约并运行;其他郊区县按区域规划再增加1到2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到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实现按照本辖区内医联体设置规划,对有医联体签约空间的区县可继续增加辖区内医联体签约单位,争取达到辖区居民全覆盖。最终实现医联体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民首诊率不断上升,核心医院或三级医院的社区居民首诊率逐年下降,实现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预约在社区、慢病用药在社区的总体目标。

其它详情,市民朋友可以拨打12320公共卫生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