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2013年全国“爱牙日”活动
日期:2013年09月12日           来源:北京市公共卫生热线(12320)服务中心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一、2013年第25届“爱牙日”活动主题 :

主 题: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题:关爱老人,修复失牙

二、          主题信息

1         牙齿的结构与功能: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第一副叫乳牙,俗称奶牙,有20颗,第二副叫恒牙,俗称大人牙,有28-32颗。乳牙一般在婴儿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2岁半左右萌出完全,通常情况下,5~6岁之前,口腔内全部为乳牙,医学上称为乳牙列(见彩图1-1);6—12岁左右,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医学上称为混合牙列;12岁以后,口腔内全部为恒牙,医学上称为恒牙列(见彩图1-2)。根据牙齿各自发挥的功能不同,形态上也有差异:有的以切割食物为主,叫切牙;有的以撕裂食物为主,叫尖牙;有的以磨碎食物为主,叫磨牙。20颗乳牙中有乳切牙8颗,乳尖牙4颗,乳磨牙8颗。28-32颗恒牙中有切牙8颗,尖牙4颗,双尖牙8颗,磨牙8-12颗(因为第三恒磨牙又称智齿,萌出数量因人而异,少则不萌,多则4颗)。

按照牙齿的外形可分为三部分,露出口腔内的部分叫牙冠,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叫牙根,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叫牙颈。

每个牙齿又由四部分构成。 

 ①牙釉质:覆盖在牙冠的最外层,是人体中硬度最高的组织。

 ②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硬组织,颜色淡黄而有光泽,硬度比牙釉质低。在牙本质中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有酸痛感。

③牙骨质:是被盖在牙根外层的硬组织,构造和硬度与骨相似。当牙根表面受到损伤时,牙骨质可再生而有修复功能。

 ④牙髓:俗称牙神经,是位于牙齿中心空腔内的软组织,内含血管、神经等。它的主要功能是给牙齿以营养。由于其中含有丰富的神经,所以对疼痛十分敏感,稍受刺激即可引起剧烈疼痛,这便是“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的主要原因。

牙齿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牙齿有咀嚼食物的功能。人们必须先通过切牙、尖牙、磨牙对食物进行切断、撕裂、磨细,进而完成食物的吞咽,当牙齿出现问题影响咀嚼时,常常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其次,牙齿有辅助发音的功能。有很多音如舌齿音、唇齿音等都需要牙齿的帮助才能正确发出,如有牙齿疾患或牙颌畸形、义齿修复时,常常影响正确发音。最后,牙齿对于颜面美观是至关重要的,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不仅使人笑口常开,还能令人赏心悦目。如果牙齿参差不齐,或因牙洞疼痛难忍,或伴有其他口腔疾患,不但影响外表的美观,还会造成心理负担而导致心理障碍,影响与人的交往。

2  幸福的晚年需要健康的牙齿

    我国从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2005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44亿,占全国总人数的11%,到2l世纪中期,老龄人口将达到30%。中国将长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口腔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全身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不仅影响口腔健康,牙痛、牙丧失与咬合不良等均能导致咀嚼功能降低或丧失,牙龈、牙根或牙神经的炎症等均能引起疼痛,造成机体不适,同时可引起全身性疾病,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生活质量,因此,维护口腔健康有助于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的寿命,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四、老年口腔健康的标准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它表明口腔健康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以及没有口腔疾病。为此对老年人口腔健康提出了一个“8020”计划,即80岁的老年人至少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建立这一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延长牙齿的寿命来保证人的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

五、危害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有:龋病、牙周病、由龋病、牙周病导致的失牙、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龋齿患病率高达98.4%。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应重点防治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牙齿支持组织的疾病。牙周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牙周病患病率在80%以上,龋病与牙周病是造成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很普遍,“老掉牙”状况依然严重。全国65---74岁老年人平均存留牙数为20.97颗。全国65---74岁老年人有牙齿缺失的为86.1%。当失牙数占全口牙的1/4以上时就会妨碍咀嚼功能,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10%以上的老年人全口牙都已失去,全口或半口无牙的老年人咀嚼功能丧失,面部皱纹增加,面型改变,对美观影响很大。因此,牙齿缺失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此外,修复治疗的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义齿修复率仅为42.6%,其中尚有24.2%的义齿为不良修复体。老年人口腔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生理功能的退化,免疫功能的降低和系统性疾病的增多,使得老年人易发生各种口腔黏膜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指出,65-74岁老年人口腔黏膜异常检出率为7965/10万。目前老年人的口腔黏膜疾病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因增龄性改变而出现口腔灼痛、干燥、味觉异常为特征的口腔灼痛综合征等疾病;因牙齿的磨损、脱落,牙齿残留的尖锐边缘、不良的义齿修复体等刺激因素反复刺激黏膜,而出现的创伤性溃疡、白色过角化病等;因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以及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而影响口腔的结构及功能,并伴发口腔真菌感染。口腔黏膜病多为长期不愈的慢性疾病,口腔黏膜长期处于感觉异常、疼痛甚至溃烂状态,进食、交流和睡眠质量都受到影响。口腔癌易“青睐”中老年,是世界上最常见的10种癌症之一。口腔癌主要包括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唇癌、上下颌骨癌、口底癌等。口腔癌的好发年龄是40~70岁,以男性居多。65~74岁老年人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0/10万。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与眼、中耳、颅底等重要器官或部位紧密比邻,因此发生于该区域的肿瘤累及范围广,治疗方法复杂,副作用大,严重影响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外形缺损率高,造成严重的心理、交流和进食障碍,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

3  老年人修复缺失牙的目的 

每颗牙齿都是一个独立行使功能的器官,联合起来又能行使很多有意义的生理功能。牙齿主要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和维持面容形态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不同形态的牙齿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分工合作。随着现代人的寿命逐渐增长,牙齿使用的年限也越来越长,要想提高生活质量,就得保持牙龄和寿龄一样长。 

有人认为,人老掉牙是自然规律,还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没必要花时间和金钱修复失牙,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每一颗牙都有自己的位置,肩负着特殊的功能,人体的精巧在于每个结构都丝丝入扣、相得益彰,牙齿也一样。牙齿缺失后,整个口腔的平衡就会被打乱,若不及时修复,常会导致缺牙间隙附近的余留牙出现倾斜、移位,缺牙间隙逐渐缩小、对颌牙伸长,局部咬合关系紊乱,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嵌塞、龋病、牙周损伤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有研究表明,全口无牙者较易发生老年痴呆。 

为了恢复面容,改善发音和美观,提高咀嚼功能,保持口腔颌面系统的完整性,需用义齿及时修复失牙。 

4  牙齿修复的时机 

依据镶牙方法的不同,镶牙的时机也各有不同。目前镶牙的主要方法有活动假牙和固定假牙。一般情况下,活动假牙可于拔牙后1~3个月进行,固定修复可于拔牙后3个月进行。因为拔牙后软组织的伤口愈合较快,一般8~28天可愈合,但拔牙后牙槽窝内骨的生长、拔牙创口周围骨吸收的稳定,大概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拔牙创口的愈合期可能会较长,所以需要请修复科医生检查判断视具体情况而定。 

5  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在镶牙以前,必须建立一个基本健康、稳定的口腔条件,才能保证义齿修复的近、远期疗效。 首先,为了给缺失牙齿的修复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镶牙前应请修复科医生对您的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拍摄口腔X线片,确定剩余牙齿的去留、剩余牙齿需要进行的治疗和治疗的先后顺序,从而根据您的要求及各方面的条件制定一个完整的修复治疗方案。 

然后就可依据治疗方案逐步进行准备,常见的准备工作超声洁牙(洗牙),彻底清除牙结石和牙垢,治疗牙周疾病;治疗和预防龋病(蛀牙);拔除没有保留价值的余留牙;拆除不良修复体;对牙槽骨和软组织进行修整,手术去除影响镶牙的不利因素,如骨刺、瘢痕等。 

6  各种义齿的选择 

(1)、活动假牙 

活动假牙分为局部的和全口的,局部活动假牙是利用患者口内余留的牙齿作为基牙,磨除极少量牙体组织,制作患者能自行摘戴的义齿,其制作方法较简单,费用低廉,便于清洁、修理和增补,但其稳定性、舒适度和咀嚼效能远不如固定义齿。活动假牙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各类牙列缺损患者,特别是对游离端缺失(即末端无牙)及颌骨软组织缺损等情况。 

(2)、固定修复 

随着牙科技术的发展,口中有些看似无用的残根、残冠可行根管治疗后保留,治疗后的牙根上可行固定修复恢复牙齿外形,称为桩冠修复。对于已无牙根的情况,则可采用固定桥修复。固定桥是利用缺失牙两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桥墩”基牙,在其上制作部分冠或全冠作为义齿的固位体,并与人工牙相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借粘固剂将义齿粘固在基牙上。桩冠与固定桥都属于固定修复,桩冠适用于牙根经过治疗得以保存的牙,固定桥适用于牙齿缺失数目较少、余留牙条件较好的情况。固定修复体体积小,稳固,美观,患者无需摘戴,但相对于活动假牙需要磨除更多的牙体组织。 

(3)种植牙 

种植牙的出现可以称为修复学上的革命,随着材料学的发展,种植牙的适应证越来越宽,种植牙因在支持、功能、感觉、形态、使用效果等方面与真牙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仿真牙”,甚至被誉为“人的第三副牙齿”。 种植牙费用较高,但从其对面容的改变、咀嚼效率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来说是一项值得的投资。种植牙分两步进行,首先将种植体通过小手术埋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内形成人工牙根,3~6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术后约1个月后再在人工牙根上连接美观自然的瓷牙。它无须磨除健康的牙体组织,也不需要牙托和牙钩,咬合力经过种植体直接传导到颌骨内并分散到周围的支持骨,因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咬合力。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