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肝炎防控工作不断创新成效突显乙肝报告发病率创历史新低
日期:2013年08月09日           来源: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2013年7月28日是第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宣传主题是“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旨在通过这一口号唤醒公众意识,正确对待肝炎,预防肝炎,最大限度地降低肝炎对人类的危害。

  一、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下降

  北京市的肝炎防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北京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水平处于全国最低水平。2012年全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为7.05/10万,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35.9%。其中甲肝下降了30.5%,乙肝下降了23.4%。

  二、率先在全国实施儿童甲、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早在1987年北京市就开始尝试在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中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开展了母婴阻断工作。1990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全国是1992年),2002年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免费接种(全国是2005年),并率先在全国实施了10微克免疫剂量和初中一年级新生(12-13岁)加强免疫的程序。2008年北京市又率先在全国将甲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年满18月龄的儿童免费接种甲肝灭活疫苗。

  目前北京市全面推行孕产妇住院分娩及乙肝筛查,对新生儿按照0,1,6月龄接种三针次10微克乙肝疫苗。对满18月龄的儿童接种甲肝灭活疫苗第一针次,半年后接种第二针次。近年来全市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甲肝疫苗基础免疫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

  三、肝炎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5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的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地区总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由1992年的5.76%下降到了3.02%,15岁以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仅为0.44%。15岁以下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已由1990年的13.39/10万下降到2012年的0.45/10万。

  四、成人高危人群是今后北京乙肝防控重点

  虽然北京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工作、乙肝母婴阻断等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15岁以上成人乙肝报告发病率水平与1990年相比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甚至期间的部分年份发病率还要高于1990年发病水平。这表明目前北京市的乙肝传播已由母婴传播为主转为水平传播。水平传播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某些特定的行为活动,例如在无资质美容机构进行医学美容、多性伴接触、吸毒等。此外国内外也有文献报道,一些特殊的病人,如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病人,尽管接受了正规的医疗处置,但由于其暴露的特殊性,依然会增加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成人乙肝防控工作,在上述高危人群中探索乙肝疫苗接种新模式,进一步降低全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