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日星期二
北京第三批医药分开试点一周交患者满意答卷各方反响积极再次验证改革路径正确
北京市第三批医药分开试点正式实施一周以来,同仁、积水潭、天坛等3家试点医院扎实贯彻医药分开政策、突出加强医院管理、创新优化医疗服务,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反响良好、专家门诊挂号难等现象有所缓解,初步交出了患者满意答卷,验证了专科特色突出的综合医院实施医药分开同样能够取得良好成效。 政策+管理——缓解“看病贵”问题的组合良药 医药分开政策切断了医院收入和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关系,患者尝到了零差率药品的甜头。一周来,3家试点医院落实“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药品实行进价销售,患者明显感受“药便宜了”。一位到同仁医院就诊的患者尹女士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拿着刚开的药说:“尤其是这个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下降是最快的,原来是258元,刚才我看了看(现在)是220多元,这一下子相差了30多元”。 医院加强管理有效遏制了大处方、大检查和高耗材等过度医疗现象,患者尝到了合理施治的甜头。3家医院通过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使用耗材的监管,患者切实感受到“浪费少了”、“省钱了”“更放心了”。比如:天坛医院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增加了医生用药提醒和限制功能;采取了医生和药师双盲法处方点评制度,提高了处方审核水平;采取临床异常用药量监控措施,对异常用量的药商发出了告知书,提醒药商如果依然持续出现该药品异常使用情况,将约谈厂家,甚至停止药品使用,同时约谈医生,严格控制因灰色利益导致的医生不合理用药。对耗材使用量大的科室进行目录管理,制定指南,规范临床路径。同仁医院提出“医药分开药师走、转、改”,即“走临床、转观念、改模式”,进一步发挥药师在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药学发展新路。转变旧有观念,走进临床一线,主动“上门服务”,改变服务模式,优化现有流程。在加强处方点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手机功能推出《同仁医院安全用药辞典》,供全院医生查询使用,为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提供现代化手段。对高值耗材使用的重点科室制定严格的适应症管理体系,对眼科高端人工晶体执行科主任审核制度。积水潭医院推出了高年资主管以上药师审核处方,严把用药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加强高值耗材的引进管理,对使用高值耗材的病例进行点评等。 医药分开“政策+管理”的组合拳,使患者减轻负担目标在3家试点医院平稳着陆。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封国生介绍,一周的监测数据显示:三家试点医院与前两批试点医院费用下降趋势相同,且下降幅度更大,继续呈现了门诊医保患者次均医疗费用、药占比、次均药费“三下降”趋势,其中平均药占比从55.69%下降到42.21%,下降了13.48%,患者负担明显减轻。 医事服务费——缓解“看病难”问题的价格杠杆 42、60、80、100按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四个层级制定的梯次医事服务费制度,不仅让医生回归技术本位,摘掉了“卖药”的标签,同时也让患者就医回归理性,初步合理有序地分流了患者,专家资源的不合理占用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对患者流向及重点学科(同仁眼科、耳鼻咽喉科;天坛神经内外科、积水潭骨科、烧伤科)和非重点学科的分类监测,3家试点医院均呈现了普通门诊增多、专家门诊减少、非重点学科专家门诊影响突出的特点。普通门诊中以医保患者增加为主,平均增幅为30%。同时由于3家医院均增加了重点学科的普通号源,以往重点学科挂号难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患者明显感到重点学科的号好挂了。专家门诊方面,3家医院也与友谊、朝阳趋势相同,总量下降,降幅为10%-32%,且非重点科室降幅较大,下降比例在25-54%。与非重点学科相比,患者对重点学科专家门诊的需求依然较为旺盛。3家医院专家门诊下降情况表明:患者选择专家门诊日益趋于理性,一部分常见病患者,特别是部分医保患者合理分流到了普通门诊就诊,起到了缓解看专家难的作用。 优化服务——缓解“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3家试点医院以医药分开为契机,围绕“优服务、提质量、促和谐”,推出多项综合创新服务措施,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促进了医患和谐,形成不少让患者满意的亮点。同仁医院调整门诊布局,扩大了眼科门诊就诊空间,推出了眼科、耳鼻喉科普通门诊不限号、眼科开设晚间门诊、非重点学科开设特色门诊等措施。天坛医院推出了患者健康处方,对慢性病患者在开药方的同时,出具健康处方,提醒患者合理饮食和保健,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在门诊设立了安全用药自助服务机,供就医患者查询安全用药知识;建立科室支部书记到一线解决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将纠纷快速化解在基层,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积水潭医院则根据外地患者回去报销的需求,开通了特快专递“病案”的业务,深受患者好评。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患者认为专家解释疾病的时间长了,85%以上的患者对医生的服务质量表示满意。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