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党的十八大代表、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王克荣
王克荣,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护士长,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护师。1984年参加工作后,她参加过27种传染病的临床护理工作,1997年以来,她开始投身于艾滋病人的关爱支持护理工作。作为护理岗位上的普通一员,王克荣25年如一日默默付出,她高超的护理技术为许多传染病人减轻了痛苦,她的质朴和爱心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许多经她护理过的病人都亲切地称她为“王姐”。2005年初,英国贝利•马丁基金会将“贝利•马丁奖”授予王克荣,表彰她在艾滋病基层护理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0年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2012年她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病人的情感回馈让我找到价值”
王克荣从事护理工作的25年间,经她护理过的霍乱、乙肝、出血热等不同类型传染病人超给过了5万,在临床工作期间,她乐于倾听病人诉求,并根据病人需要积极给予帮助,与病人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1997年,王克荣被调到艾滋病房参与对艾滋病人的护理,这时期的一名女病人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名女病人30多岁,自从患上艾滋病之后,亲朋好友都疏远了她,由于了解她需要情感上的支持,王克荣基本上每天下午都会到病房陪她聊天。
这种陪伴让病人的心情宽慰了很多,她主动给王克荣讲自己的故事,并要求王克荣帮她带报纸看,开始了解周围发生的新鲜事。有一天,她对王克荣说自己很久没有吃过西红柿了,下班以后,王克荣跑到菜市场买了两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给她,看着她心满意足地吃着西红柿,王克荣心里一阵阵发酸。
不久,这个女病人永远的走了,临终时她非常平静,并要求留下了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使用。“她说,我们这些医护人员给她的照顾让她非常满足,于是她决定要回报社会。她的这一决定让我重新认识了护理工作的意义和一名护理人员的价值。”王克荣说。
她的手机是患者的生命线
王克荣的手机里存着经常保持联系的患者电话至少有700多个,病人及亲友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平时还是假日,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她。
2010年3月,艾滋病人小夏因为一场车祸造成了股骨粉碎性骨折,被紧急送至最近的一家二级医院治疗。然而,在大家紧急为他准备各项手术措施时,一张术前例行检查的化验单让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患者是HIV阳性,而这里的医护人员从没有为艾滋病患者做过手术!
小夏清楚,自己在这所医院获得救治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他忍住疼痛拨通了王克荣的手机。接到电话后,王克荣仔细询问了小夏的病情,初步护理评估后,她马上与医院医务科取得了联系。最终,在北京市卫生局的协调下,北京地坛医院紧急成立专家救治小组,及时为小夏实施了干髓内针固定手术。
手术很成功,经过2周的康复,小夏在出院的前一天来到王克荣的办公室,高兴地对她说:“等我的腿完全康复后,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更多的人。”
2011年夏季的一天,一位外地大学教授,本已身患重度肺炎,后又在北京地坛医院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双重噩耗使这位患者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心想结束生命。王克荣在下午知道后就开始反反复复给这位患者打电话、发短信,始终没有回音,第二天下午终于接通了电话,始终安慰着:“……给我一个机会,也是给你一个机会,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病……”患者答应了,之后,王克荣联系了其他医生共同为这位患者精心治疗和呵护,一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了。对于王克荣,他感激涕零:“王姐,要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爱是可以传递的”
“帮助艾滋病患者,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更多人参与其中。”王克荣说。
成立于2005年初的北京红丝带之家是本市第一家为艾滋病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服务的社会团体。红丝带之家护士长王克荣是这个“家”的大家长。
在位于北京地坛医院门诊一楼的红丝带之家,热线咨询电话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值守这个热线电话的都是红丝带之家的志愿者,他们中许多人就是艾滋病感染者或是患者。
杜先生,在2005年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时,一心只想寻短见。如今已成为红丝带之家志愿者的他说:“要不是王姐的开导和嘘寒问暖,我现在的生活很难想像。王姐帮我走出了困境,我也要像她一样帮助其他患者走出困境。”
“我现在轻松了很多,如今掌握了一定心理辅导技巧的艾滋病志愿者有60多人。”王克荣说,由患者来担当志愿者,一方面更易被艾滋病人接受,更易于沟通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使这些患者感到自己还可以在帮助其他患者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仅2010年,王克荣和红丝带之家工作人员、志愿者就为来访的4800余名门诊病人提供了心理支持、关怀和服务,对40余名新感染者进行了危机干预,对280余名住院患者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自发为50余名贫困艾滋病病人捐钱捐物,总价值约8000余元。
如今,王克荣的丈夫和女儿也在红丝带之家当起了志愿者。“家”里一有活动,王克荣的丈夫会义务出车帮助接送病人;女儿陈曲带领大学同学到红丝带之家,已做了一年多时间的志愿工作。
王克荣说:“爱是可以传递的。艾滋病人得到一点点尊重和照顾,就想着帮助他人。我们是医护人员,有责任让艾滋病患者感受到爱。
据了解,几年来,王克荣撰写了多篇与艾滋病相关的文章,她还先后20多次到大学、中学、社区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并先后到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新疆、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对当地的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王克荣表示,她只是一名普通护士,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只要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