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
凌晨去挂号 建档挤破头-龙年生子难 应该怎么办
【阅读提示】
据专家预计,今年将是继2000年新千年、2007年“金猪年”、2008年奥运年后,又一个生育“大年”,出生的婴儿较往年将增长5%。 龙年“婴儿潮”让本来就拥挤的医院应接不暇,也让待产的准妈妈和准备怀孕的女性大伤脑筋。 要根本上解决孕产妇就诊难,需要医疗体制的改变。分级就诊或许有助于平衡资源,让大家都看到一个完满的结局。 建档难、床位紧 孕妇步步艰辛 今年1月初,刚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时,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丽(化名)高兴得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一大早,她和老公就来到北京妇产医院。刚走进门诊大厅的她顿时傻了眼,大厅里足足挤了几百人,几乎连个缝都没有了。“刚早上8点,一天的号就都没了。”向挂号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李丽决定让老公隔天早上4点来排队。第二天,医生确认李丽已怀孕,并告知要做B超,可B超预约最早也要一周以后。一周后,李丽等了半天终于做完B超,可医生的话又让她有些发蒙,“要生产的人太多,床位已经全部约满,现在无法给你建档。” “不是怀孕之后去医院就能建上档吗,怎么现在这么难?”李丽有些委屈。 据记者了解,按照惯例,孕妇去医院建档一般在怀孕12周以后。但今年因为扎堆生子的孕妇特别多,北京许多三甲医院的建档预约时间都大大提前,有的医院甚至提前到了4周就需去预约。就是说,刚得知自己怀孕后就要去建档。 不只是在北京,记者在走访了上海市多家三甲医院和妇产医院后发现,不少医院产科都已经不堪重负。 2月13日上午,记者拨打了1个多小时才接通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预约热线,客服人员表示,最近工作量至少增加了一倍。在大年初四该院龙年首个门诊日,产科门诊数量就超过了2000人。 对孕妇们来说,建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凌晨排队不易,预约产检更难。产妇杨女士刚在上海浦东妇幼保健院产下了“龙宝宝”,可由于没有床位,只能临时在医院走廊里养护,快出院时才轮到床位。另一位从急诊收住院的林女士,则在北京妇产医院的5人间里度过了产后最初的几天。“房间里的床位都是加床,厕所在走廊尽头,楼道里有风,生产完后总出虚汗,上厕所时特别容易着凉。” 产妇多、医生少 医院也有苦衷 很多孕产妇觉得医院是在拿建档这件事“卡”她们,其实这对医院来说,真是逼不得已的选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杨慧霞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建档难的问题,是随着到大医院看病的孕产妇越来越多而变得突出的。”面对一日多过一日的患者,医院不得不根据自己的床位数、医生数等医疗资源,提前做好安排,否则势必影响正常的诊疗秩序和疑难危重病人的及时诊治。 张为远,中华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至今仍一周出两次门诊的他,对孕产妇们的拥挤与辛苦了然于胸,然而却只能用“无奈”两个字表达自己的心情。“按北京妇产医院现有的医疗资源,每个月接受800—900名孕产妇建档,再加上100—200名危急重症孕产妇,建档量在1000人左右是比较合适的。”但目前产科一天的门诊量就达到了900人上下,远远超出医院的承受限度。张为远表示,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已经想尽了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将病床数从187张增加到了220张左右。 既然医疗资源少,为什么不能多设床位、多招聘医生缓解孕产妇就诊难?北京妇产医院宣传科巢伟说,资源的扩大永远赶不上患者数量的增加,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主任张震宇表示:“庞大的患者数量让医院和医生都不堪重负,不少医生无法承受妇产科繁重的劳动与精神压力,选择调岗或辞职,产科医师队伍发展的萎缩状态短期内没有逆转表现。” 在孕产妇抱怨自己建档难、排长队、“等候3小时、看病3分钟”的背后,产科大夫超负荷的劳动则很少有人关注。2月14日,记者跟随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副主任于松出了次门诊,发现医生的工作时间之长、强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2月14日中午12时50分,十多个孕妇和家属组成的一道“人墙”,将于松严严实实地围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二诊室里。护士在诊室门口隔着“人墙”大声喊道:“主任!您别着急!下午门诊大夫来了,我安排她到别的屋!”说完她转身对坐在走廊候诊的孕产妇问道:“请看于大夫门诊的举下手。”这时一下子齐刷刷举起来10只手。于松这天上午的门诊,足足看了83个号, 其中光加号就有43个,比正常挂号的还要多。 下午两点结束门诊时,记者问于松什么感觉?她抿了抿干涩的嘴唇笑着回答:“说实话,真是又累又饿。”从早上8时20分走进诊室到下午2点离开,整整6个小时没吃没喝、没上一趟厕所。而此时,还有一台手术在病房等着她…… 缓解两难困境 不妨分级就诊 对于孕产妇就诊遭遇的种种难处,医院和科室的管理者并非毫无知觉。在对北京多家医院妇产科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他们都在尽最大努力为孕产妇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 北京妇产医院的化验室里,护士每天要提前半个小时到岗开始工作,以解决抽血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为了缩短看病流程,预约挂号取号和分诊已经合二为一,减少了排队次数。 张为远说,医院正考虑增加抽血和B超的设备及人手,减少孕妇等候时间。为增加病床数,就连医生学习用的示教室,都拿出8间改成了病房。 张震宇告诉记者,北京朝阳医院也通过加病床、从妇科抽调大夫等方法,将每月的分娩量从150提高到200左右。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际作用都十分有限,如果不考虑医院实际情况盲目接收病人的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都会受到影响。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孕产妇就诊难的问题,需要医疗体制的改变。杨慧霞认为,理想的状态是分级就诊,普通孕产妇在下级医院就诊,有合并症、高危因素或突发情况时,及时转到三甲医院。这就要求下级医院的医生有足够的诊疗能力,能将高危孕妇及时筛选出来,并进行转诊。 对于孕妇来说,怀孕后可先到大医院做一次产检,看看自己是否属于高危妊娠,如果不是,则可以在二级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继续进行产检,出现问题再及时到三级医院就诊。政府则应出台政策,采取一定措施,鼓励患者去下级医院就诊。 此外,记者在门诊现场观察发现,孕产妇如果多学点看病常识,就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节省看病时间。 准爸爸准妈妈在备孕和怀孕期间,不妨多咨询几家医院,了解其预约、建档的情况,最好选择离家近的医院。准备在北京生产的孕产妇,在预约和建档时要准备好建档所需的材料,比如母子健康手册、准生证等。经常有孕产妇进了门诊室才发现带的资料不全或临时翻找资料。医生们建议,就诊前最好将检查单据按顺序整理好;先在心里把想问的问题、如何描述自己的症状“预演”一遍。 “请政府对妇产科医生多一点重视和关爱,请社会对我们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张震宇呼吁。“生子难”的背后,我们纠结的不是医院和孕产妇谁对谁错,而是如何平衡资源让大家都看到一个最完满的结局。 |
| |||||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