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健康播报】预防手足口病,保护儿童健康
日期:2011年12月22日           来源:北京市卫生局健康播报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问:今年10月份以来,我国部分省份手足口病疫情大幅回升,目前我市手足口病的情况怎样?
    答:据卫生部通报,今年1月1日—12月4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51万余例,重症1.7万多例,死亡476例,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12.34%。但进入9月份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10月份,我国部分省份手足口病疫情大幅上升,从报告的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来看,较去年同期都显著升高,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我市发病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截至12月4日,累计报告手足口病患者近3万例,其中重症264例,死亡4例,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的4.4万余例下降了34%。其中,发病最多的是0—5岁儿童,占发病数的92.4%,多发生在儿童和婴幼儿聚集的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场所。
    问: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答: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高发期在每年的4月—7月。手足口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胃肠道传播,也就是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播,比如: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还可因接触传播,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物品等都可以造成传播。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为3-5天。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疹子,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问:儿童家长和托幼机构应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预防手足口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各级卫生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检查,督促小学、托幼机构落实晨午检制度。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在辖区内积极倡导开展家庭、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各级疾控机构和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吃熟食、喝开水、不乱扔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并提高主动就医意识。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要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