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星期二
【每周急救话题】交通事故现场要避免二次事故
日前@平安北京发布了一条微博:“京藏高速上发生的一起车祸让人哭笑不得。因为道路湿滑,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小客车在并线时相撞,双方均无大碍。可就在两车在应急车道等候拖车时,突然从后面冲来一辆面包车,将小客车顶翻。原来,面包车司机只顾着看热闹,却忘了手中的方向盘。”
在现场最重要的原则——对事故现场的安全性做出评估。也就是说,我们要保障现场伤员,施救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因为往往在大家专心抢救伤员、处理事故时,会忽视对周围环境的注意,这样就为二次事故埋下了隐患。所以在抢救伤员前一定要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在发生交通意外的现场,当警方未赶到时,首先要建立警告标志向其他车辆发出警告,同时关掉车辆引擎,拉紧手刹,打开危险警示灯。然后迅速报警。 当有伤员滞留于车内时,对于非专业人士,如果不是情况危急,不要试图将伤员搬出车外。而应该首先检查伤员的清醒程度,检查伤员是否失去知觉,还有没有心跳和呼吸,有无大出血,有无明显的骨折,如果心跳和呼吸都停止了,应该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伤员已发生昏迷,这时可先松开他们的颈、胸、腰部的贴身衣服,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血液、污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窒息。 如果有外伤出血,可用干净的手帕、毛巾等敷料在伤口上直接压迫止血;或选择最快和最有效的手指按压止血的方法,同时按压的位置一定要准确。如果是头顶及两侧出血,应用手指按压耳屏斜上方1-2厘米处的颞浅动脉;如果是头后部出血,应压住耳朵后面乳突下方的枕动脉;但如果是面部受伤出血,应该按压下颔角前方2厘米处的面动脉,这样可以达到指压止血的效果。头部外伤在所有交通意外伤害占到了50%-70%,受伤位置多发生于头顶及两侧,且极易损伤血管,危及生命。当出现颅脑外伤时,伤员大多会血流不止,因为头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会导致鲜血大量地流出,如果不及时处理,轻则导致失血性休克,重则将危及伤者生命。 如果发生开放性骨折导致的严重畸形是易于发现的,但是由于穿着衣服有时是难以发现,所以不应急于搬动伤员,以免骨折断端移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如果病人发生昏迷,则应考虑有颅内损伤情况,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对一般的伤员,可根据不同的伤情予以早期处理,让他们采取各自认为恰当的体位,耐心地等待专业人员的处理。 在移动伤员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脊椎,避免伤及脊髓和神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为伤员做颈椎固定,因为交通意外最常见的伤害就是Whiplash(摔鞭效应)。指的是伤员在车辆互相碰撞时,因为反作用力而造成颈部前后大幅度的摆动,造成损伤。对意识不清且带有头盔的摩托车驾驶员,不要轻易摘下头盔。如必要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交通意外现场如涉及化学物品,应等待消防人员处理。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