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破解“看病难”
日期:2011年08月17日           来源:新京报
附件内容:暂无
【字号:
    “医改,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是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和大医院相比,基层医疗的人员、质量应成为医疗金字塔的“塔座”———只有越往基层、人员越多、素质越好,才有助于解决“看病难”。 
    医疗服务应为“正金字塔” 
   据北京市卫生局数据,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京,去年一年各医疗机构总就诊量1.46亿人次,今年上半年还有上升趋势。 
   就北京市而言,副市长丁向阳坦言,京城“看病难”的问题难以缓解,主要是因为来京就医的人数实在太多了。 
   王虎峰提出,作为卫生医疗的服务,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正金字塔形”。也就是越往基层,人员越多,素质越好。但是,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相反,呈现“倒金字塔形”。 
   王虎峰认为,今后应当在服务领域,特别是基层,扩大服务人员的编制。另外,应改革目前不合理的工资机制,对于在基层发挥公益性的工作,一定要有所回报。 
   医改应解决“三维度” 
   “我们讲医改是为了看病难、看病贵,这样讲还简单了。”王虎峰认为,要想推进医改,至少要从三个维度考虑问题:第一个维度是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二个维度还要解决医生、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问题;第三个维度则是政府的职责,如何能够在医改过程中定位越来越清晰。 
   王虎峰认为,目前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作用不够突出。他表示,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支持,鼓励公立医院发挥公益性,改革医保付费、财政补助的办法。比如,对用药少治疗效果又好的医疗机构,应该给予支持,使之能够真正的可持续的提供公益的医疗服务。 
   ■ 市民声音 
   希望鼓励社区医院发展 
   去年一年来,家住朝阳区左家庄社区的常女士虽然退休了,但为了给90高龄的老父亲挂号看病,仍然像个上班族一样,时常挤“早高峰”。 
   她说,自己一般早上6点多起床跑到宣武医院挂号,能挂到下午的号;然后再回家“补觉”,下午接上老父亲一起到医院看病,即使看一个简单的病,一天也要折腾两趟。 
   今年初,常女士镶牙的材料脱落了,牙齿遇冷遇热都酸疼不已,她决定到北大口腔医院就诊。但因天气寒冷,又听说挂专家号要提前一天排队,所以一直拖延着没有去看。后来,她的牙髓发炎,剧痛难忍,只得到社区医院挂了个号。 
   “没想到,社区医院并不差。”她说到新源里医院口腔科,很顺利地做了活髓切断手术。前后只用了大约两小时时间,花费也只有几百元。 
   常女士认为,希望鼓励社区医院发展,很多小病其实在家门口看更方便。排队挂专家号,也是给自己找麻烦。 
   ■ 政府举措 
   家庭医生服务居民 
   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获悉,自从北京启动新一轮“医改”,已经推出了预约挂号、按病种付费等多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举措。 
   此外,北京今年还将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居民可以免费同社区医疗团队签约,享受“个性化”健康服务。据了解,预计到2012年,在北京生活的家庭都可自愿选择、免费签约一支24小时待命的“家庭医生式”团队。 
   让人人“病有所医” 
   提起看病,很多人都有过去大医院就诊的经历:挂号排长队,候诊等半天,反复检查太折腾,开大处方花钱多……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难”。前不久,一部讲述医院故事的电视剧《医者仁心》,在央视和一些地方热播。剧中全景展示了一家大医院“凤凰涅槃”、重获患者信任的过程,也真实再现了人们熟知的各种看病难现象,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和千家万户幸福。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得到一定缓解。为进一步治疗这一“顽疾”,党和政府正不断深化医改,努力打造一条人人“病有所医”的健康之路。 
   ——摘自《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 

 
网站导航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网站帮助     | 隐私安全
Copyright © 2009-20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瀚铖盈佳(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