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星期四
北京:首批71名山区定向医学生下月上岗
“以前我们也招过外地大学生,通过解决北京户口等措施吸引人才。但是人家来了一两年就跳槽去城里大医院了,根本留不住。”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山区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生,北京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为农村地区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的工作,希望能逐步缓解本市农村山区、半山区卫生技术人员匮乏的现状,使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半山区的农民能够就近看上病、看好病。 首批71名免费定向培养的学生全部来自房山、平谷、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等远郊区县农村,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户籍的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招收的学生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学制三年。定向培养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同时还享受学生生活物价补贴。 在享受免费培养的同时,所有学生入学前均与当地区县卫生局签订了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所报就业的山区、半山区乡镇卫生院服务至少十年。“因为这些孩子的家就在当地,亲人朋友都在身边,所以他们更愿意留在家乡从医,人才流失率应该会比招收的外地大学生低得多。” 为使此项工作制度化,形成为山区、半山区补充卫生人才的长效机制,2009年,市卫生局与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事局、市编办六个委办局联合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招生对象、培养模式、定向就业、服务期限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政策,三年来定向招生培养共计240名。 下一步,本市将加大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力度,将山区、半山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市农村地区,逐步扩大培养专业和学历层次。 马上就访 “我愿一辈子待在这儿” 下个月,21岁的郭赛将回到密云县不老屯镇——那是她出生、成长的地方。她将成为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乡医。从中心到家,骑车半个小时,她每天都能回家。 三年前的7月,高考结束后,郭赛没能考上她向往的医学本科专业,在考试网上,她无意中看到一条消息:北京市首次面向山区、半山区招收免费定向培养的医学生。提交申请后,郭赛的高考分数符合条件,很快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这一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燕京医学院多了一个山区班,郭赛和她的70名同学成了第一届山区班的学生。一年半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半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见习,一年在密云县医院的实习,小郭的大学生活跟普通医学生没啥两样,略有不同的是,别人不用学护理、康复,而山区班的学生将来恐怕要身兼数职,所以还要学扎针等护理技能。 目前,小郭还没到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正式报到。“我以前作为病人去过,是个三层小楼,楼里是各种科室,环境还可以。我们就是在农村长大的,不觉得艰苦。只要有病人,我愿意一辈子都待在这儿。”小郭已经打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不能开展手术,对于工作她有自己的设想,“希望将来镇里也能完成一些小手术,不用让大家再往县城跑。” 在城里念完大学再回乡里,心理会不会有落差,会不会过两年也想到城里的大医院去?小郭说,现在镇里学校、机关招的都是大学生,没觉得回镇里有什么不好,另外我是大学生还有点优越感。“不过我觉得现在知识还不够,如果有条件,还需要时不时去外面进修学习。” |
| |||||
Copyright © 2009-2025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
|
|||||
|